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音词是语言中极其重要而又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从同音词的形式、同音词产生的原因,同音词在语言中的作用,同音词引起的歧义和含混,如何避免同音词的误解等方面,对英汉同音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同音词的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也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现代汉语中同形同音词教学研究改进的角度,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同形同音词的进行了概念界定和作用分析,第二部分对现代汉语中同形同音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第三部分对现代汉语中同形同音词的使用存在的偏误进行了探究和总结,第五部分对现代汉语中同形同音词的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短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双音节词占现代汉语词汇的绝对多数,现行盲文混淆词也主要是双音节词。对现行盲文双音节同音词进行简写能够提高盲文的阅读、书写速度,能够区分同音词。本研究在5,000常用词内筛选出需要简写的同音词39组,首音节必须标调的同音词4组,极高频同音词9组,四字同调词10组,其他高频同音词16组。本研究中,57个词是通过约定标调方式进行简写的,10个词是通过加一方(第23点)进行简写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音变化、词义分化、音译外来词等原因,汉语中产生大量的同音词,使得词义分化等产生的同音词之间的用法和意义出现相近或交叉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同音词的混用、误用。为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可以从语言实际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记号的误用问题进行考察,从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类型、原因出发,探索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同音词任何语言中都存在,汉语同音词比英语同音词更多。英语同音词不包括多义词和重音格式不同之词。英语同音词是由于使用同音字母组合,理据偶合,取意角度相同,词音和拼写演变,以及吸收外来词造成的。同音词按其“拼写”和“音节”可分为三大类。同音词是相对稳定的,有条件的同音词是少数。同音词给英语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解决了英语语言中“音少义多”的矛盾,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同音词有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6.
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是不同的词汇现象,由于音、形相同往往造成区分时的尴尬.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理顺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的产生及其演变关系,找出两者容易混淆的原因,最后对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划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同音词是指某一种语言中语音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同音词是世界各种语言共同拥有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显得更为特殊。现代汉语中同音词的特殊性表现为:一、同音词必须是声韵调完全相同,如果是复音词,其重音格式也必须相同,否则就不是同音词,例如“地道”(dìdào)(在地面上掘成的交通坑道)和“地道”(dìdao)(真正的、纯粹的、实在、够标准),前者的“道”是去声,后者的“道”是轻声,所以不是同音词;二、汉语的同音词有两类:1.同形同音词,例如“白头翁”(báitó…  相似文献   

8.
徐淑艳 《教师》2010,(24):83-83
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是不同的词汇现象,由于音、形相同往往造成区分时的尴尬。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理顺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的产生及其演变关系,找出两者容易混淆的原因,最后对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划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语由于音节数少,如果单词短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意思不同,而发音相同的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表达和交流时,容易引起误解。也是学习和交流时的障碍。本文从分几个种类进行阐述。并通过有趣的同音词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音变现象是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四种,由这四种音变而产生的同音词即为特殊同音词。随着南北交往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推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这类同音词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立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艺术性体现为四点: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大量使用,吹奏出一曲悠扬的牧歌;斑斓的色彩词勾勒出意蕴缱绻的风情画;口语、书面语并行运用,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场;微量的方言词传递出乡土气息与湘文化;变异词汇带来了独特审美意趣与语言震撼,是何立伟语言实验的成功典范,具体包括词汇搭配违反常规、词汇性质的混淆,以及个性化"通感"的巧设等。  相似文献   

12.
“语”应是:由词构成,结构相对固定,形式比较短小,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警示性的现成话。所以“语汇”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部分名人名言(格言)。词,自由短语,表示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科学术语的固定短语和修辞中的辞格不应是“语”。另外还要注意把成词语素构成的具有比喻义的词排除在“语”之外。  相似文献   

13.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维吾尔语中普遍存在“mijaz”一词的误用以及把“mizaj”作“气质”使用的现象。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但对保留语言的原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深入和正确地引导思维。本文在资料的基础上阐释“mijaz”与“mizaj”所表达的词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倡导的先行者,胡适主要的文学语言观是“言文一致”。这一语言观的提倡将“言文分离”、封闭性太过的传统文言转型为经欧化过滤的语言新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与思维理念的双向更新。但二元对立思维下建立的“言文一致”的乌托邦思想,缺乏对文学语言本体性的深入思考,所带来的蒙蔽与损失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方面对当今的暴力现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前者在校园语言、体育界用语、社会用语以及文人用语等中都有十分明显的反映,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沿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暴力词语和大量使用詈骂性言辞这两个方面,文章呼吁人们同这些现象进行斗争,以求得语言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拟从“把握”“第三词汇”、“注意英语词汇的转换”、“捕捉语义与语体及搭配的关系”、“时刻想到语言在不断地发展”五个方面进行探讨,说明大学生如果能够了解或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学知识,对于大幅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呛”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义现象,而“呛声”则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书面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活领域,而且在涉台新闻媒体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多义倾向。它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在语言中的折射和反映。就两词最近的引申义来看,它们是等义词,但句法、语用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离合词,“呛”与“声”的结合不严密,它总是以一个自由语素的身份与其他词语构成新词,其构词能力很强。这在我国其他方言区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