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1978—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及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性是造成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而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便是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最终消费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本文利用1986年——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对影响最终消费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对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中国过度储蓄、消费不足的抨击声不绝于耳,与此同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将拉动内需、提高消费作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消费率,中国消费问题在于居民消费的长期下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拉动内需,提高消费,需要转变观念,还需要完善我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晖 《学习之友》2012,(2):14-15
美国“高消费”,中国“低消费”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纵观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消费率与产出“过剩”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它除了与经济形势及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关外,还与政治演变有着一般“纯经济学家”不大注意的有趣关联:  相似文献   

6.
适度居民消费率是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要求的居民消费比例。居民消费率是一个包含上、下限的适度空间。通过实证研究,河北省实际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适度居民消费率理论区间。文章从稳定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和切实提升供给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变动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投资与消费间合理比例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从1980~2007年天津市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变动趋势中,可以发现投资率波动呈上升趋势,消费率波动呈下降趋势.在与国际比较中,我们发现天津市的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并且近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为了促进天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调整投资与消费间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然而,我国消费率却越来越低,这不仅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有消费能力、消费倾向和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在分析我国消费率现状的基础上,从消费能力方面剖析了造成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我国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消费需求与消费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消费需求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当前内外制约因素共同作用,使消费倾向下降,立足于消费结构转型期的出发点,以创造需求,可持续消费和提高消费率为指导观念,调整优化消费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关于消费率问题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大多是站在消费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这一现象,对于消费率的认识和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低的消费率并不代表消费需求的不足,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率的持续上升,而消费需求的变化并不会决定消费率的变化方向.从生产和投资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低消费率问题会更接近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国债筹资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政府增发大量的国债,这为政府投资筹措了大量的建设资金,那么发行国债是否会降低民间部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文章根据已研究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现阶段不成立的结论,从国债作为民间部门可支配收入角度出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对民间部门总需求的影响,得出国债存量和流量会在较小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民间部门消费,但是国债流量对民间部门投资存在抑制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增长至今仍是以投资带动为主,消费仍居于次位。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关键还在于迅速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已成为制约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农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来源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关于提高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对于扩大内需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封闭式流动水体中,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进行初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0℃)条件下,临界窒息点为0.8mg/L(L:12.5cm-16.4cm,W:15.32g-34.28g)。而耗氧率的测定结果则为:在常温20℃: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15mg/g.h(L:13.5-15.5cm,W:19.75-31.31g),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在17.5℃时,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13 mg/g.h(L:11.9-15.1cm,W:15.16-27.74g),昼夜耗氧率差异明显;在15℃时,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10 mg/g.h(L:12.6-14.5cm,W:15.66-25.35g),昼夜耗氧率差异明显,昆明裂腹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消费环境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主要阐述了当前消费环境中存在的几个重要弊病及其对社会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了对不良消费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MOOC的建设和发展中交织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MOOC建设的初衷和理想是共享教育资源,协同合作发展,节约教育成本;而事实上,教育的选择和竞争,促使各国、各区域为了凸显各自的竞争实力,独立发展,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开发和严重浪费,即能耗问题。MOOC能耗指资金浪费作为基础能源污染所扩散的MOOC负能量。资金浪费造成的MOOC能量损耗制约着MOOC的教育应用价值,分布于MOOC建设、开发、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造成MOOC能耗的主要原因是对MOOC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建设;资源重复开发,软硬件技术不同步、不兼容;设备闲置或淘汰严重,垃圾数据过多等。要保持MOOC的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MOOC建设的负面效应,从国家生态化教育和经济成本的战略角度来审视与思考,做到战略上合作博弈、技术上协同发展,加长补齐MOOC"短板"、优化数据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河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甘肃经济发展,本文用比较分析法从消费信贷总额、消费信贷品种、业务品种、短期和中长期消费信贷比重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消费信贷的现状,认为消费观念、消费者承受能力、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消费信贷等是影响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消费观念、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和开拓农村消费信贷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非正规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利率高于 正规金融的利率,笔者从利率的形成机理角度考察利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基本假定的前提下,从分散无 组织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和体制外非正规金融市场两个层面予以考察,并通过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消费结构不协调、消费水平不均衡、消费倾向偏低等特点。这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乏 力,市场容量不断相对萎缩,农村消费需求对扩张整个消费市场的作用大大削弱,从而也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 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出现的持续性有效需求不足,关键 是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这也成为经济增长减缓的重要诱因。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今 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快速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休闲消费是人们在实现了生存消费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自我发展和物质享受等非生存性需要,在闲暇时间里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劳务产品的过程。文章运用十八等分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划分了城镇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等级,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布局,重申了休闲消费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并对休闲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