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童的小说《红粉》在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小说中的意象使用、语言描写、人物塑造取得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小说人物身上蕴涵了对道德的诉求,彰显了道德价值。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的创作中。陌生化在小说《A&P》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蔹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进行解读。在该小说中,薇拉·凯瑟对小说的叙述视角和语言等均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下小说创作在视觉文化的导向下进行着影视化阐释,这为小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维度。季宇的《新安家族》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作为"影视同期书",在小说的书写中有意识地将小说的语言、结构和审美体验与影视艺术进行契合。作品中的语言借鉴影视的声画特色,进行了可视性描写,结构上进行空间建构和蒙太奇的组接,呈现出"直感"性的审美趣味,达到了与影视互通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与沈从文的小说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但他们小说的审美特色是不同的。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俗"的审美韵味,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雅"的审美韵味。"俗"、"雅"是不同的特色,但他们都是通过作品的文化底蕴、语言运用、人物描写等艺术手法来显现的。  相似文献   

6.
《大都会》(Cosmopolis,2003)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的第13部小说,因复杂的内容、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近年美国小说家所创造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大都会》进行解读,唐·德里罗对小说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得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增加,此法的运用是该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巴金在小说《春天里的秋天》里运用明喻修辞格收到了描述事物、刻画心理、抒发感情的效果,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巴金在他的这篇小说以及其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巴金根据小说内容表达上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艺术审美旨趣,巧妙娴熟地驾驭语言,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语言艺术,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代表人物,将这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其在小说中突破传统的语言逻辑与规则,增加了作品的感知难度,从而形成独特、新奇的个性审美效果。本文以余华的中篇小说《偶然事件》为例,从语句的联合变异、语义的搭配变体、修辞的方式变换以及叙事的循环重复探讨其小说中的语言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儿童小说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小说。阅读儿童小说能让学生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福翩翩》秉承了迟子建作品的一贯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小说所描述的都是平常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读者身边的朋友、熟人,小说言语方式也极具口语化和含蓄等特点。小说的布局、人物、语言等多种因素,无不蕴藏着宁静纯朴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迟子建纯净温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的作品风格清新、含蓄唯美,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其影片充满了对爱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情感表达真挚动人,镜头语言丰富唯美。许氏电影的成功对当代中国电影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但他积极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营养,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从抽象难懂到明晰典雅,从外在韵律到内在情绪,从病态美学到浅吟低唱等的转换,在创作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元素。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坛著名的实力派诗人江一郎是从乡村语境创造诗篇的高手。他以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透视人生,拷问死亡。弥散于诗行间的是草根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内敛而有张力。江一郎对庸常生活的挖掘能力和感悟能力令人惊异,他沉潜于诗的技巧,烘托意境,驱遣手法,锤炼语言,把握节奏,其诗呈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诗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不仅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新文艺运动热情支持与宣传,对现代作家作品深入关注。他在编译、研究现代作家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观、批评原则以及独到深刻的个人洞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珍贵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话本小说《高才生傲世失原形》通过高才生化虎的故事,客观上展示了门第、科举制度、封建官僚制度下士子精神焦灼和人格分裂以及被异化后的苦痛,其内涵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的移情说等美学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使其文学批评展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朱光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不仅在京派文学批评家中独具特色,而且对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