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海都兰警方追缴了大批被盗的精美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兰县博物馆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藏存于中国境内外的公共与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兰的一次行动中缴获了数目可观的金银器,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被盗掘墓葬的精确位置,但基本可以认为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青海湖西南几公里处都兰县热水墓群遗址。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文物中最富有意趣的刻画有异域人物形象的金银器和装饰有伊朗纹样的纺织品,后者大部分属于类型学上所谓的"赞丹尼奇"(Zandaniji)织物。虽然这些奢华艺术品并非来自科学考古发掘,但对其图像学的研究无疑可为判定其年代和来源地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吐蕃王朝、吐谷浑与中亚(尤其是粟特)的交往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吐蕃王朝在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甘肃漳县元墓群在考古学上有其重要意义,从对汪家坟园及有关史料、文物的历史考证,可以大致了解我国一个特殊的王朝──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的经济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对辽宋夏金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做了梳理,可见这一时期的文物特点:其一,文物丰富多彩。文物分布广泛,都城众多,保存大量遗址、碑刻绘画、古籍。其二,突显中华文化的共性。如存世西夏法典继承了《宋刑统》丰富、严谨、细密的传统。各地出土的农具和绘画中的工具,表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对各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出土的钱币表明各王朝都主要使用宋钱,显示出各王朝在经济上与中原王朝趋同。其三,体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土文献文物表明不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的实例。出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突出地反映出民族间文化互学互融的事实。其四,展示民族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字文物多角度地再现各地、各民族的民族特性,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其五,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并相互借鉴,弘扬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后,为西夏借鉴发展,保存了最早的活字印制品,坐实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应将这一时期的文物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应加大力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五月,固原县文物工作站在固原县中河公社孙家庄林场发现一座西周早期车马坑,并在附近清理了一座中小型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玉器文物四件,骨器12件,陶器一件,铜器二十一件。这批出土文物,填补了宁夏商  相似文献   

5.
宋时西北大部为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所控.其境内的"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得以传入中国的重要路径.西夏王朝的建立对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西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随着近年西夏文物的不断出土及公布,为我们提供了西夏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的新的实物和资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西地区发现一批周代原始瓷器,集中分布于高等级墓葬中.这些原始瓷器制作精细、外观精美,只有少数高等级贵族才能享有,同出的器物为当时使用价值极高的铜礼器、漆器、玉器等.从器物形制、制作工艺、胎釉特征上分析,这批瓷器与南方同时期发现的原始瓷器有较大差别,更似中原王朝的器物.所以推测其很可能来源于王朝中心的洛阳、长安等地.  相似文献   

7.
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的学问,其所依赖的资料是当地出土的古文书及文物,主要包括莫高窟南区藏经洞、北区诸石窟出土的文书与绘画品,以及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石窟中的雕塑与壁画,在更广的范围内还包括敦煌汉简和其他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在这些敦煌资料中,除少量来自其他地区外,绝大部分是敦煌本地的,反映了中古时代敦煌基层社会的面貌。历代王朝所修的正史多偏重中央而轻忽地方,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情况记载极少,即便有往往也支离  相似文献   

8.
营州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的重镇,是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营州农业发展并不落后,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营州农业的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营州农业的发展.营州地区多民族杂居生活,畜牧业比较发达,尤以养马业最为兴盛.营州的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唐代营州商业发展很快,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营州与西方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唐王朝发展经济的政策和营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推动了营州经济的发展.朝阳地区出土的唐代文物,为我们研究营州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英国人巴慎思其人以及他盗取敦煌文物的始末经过,并为他1935年所拍摄的敦煌壁画照片资料编辑了目录。通过与伯希和及奥登堡等不同时期所拍敦煌石窟照片的比对,发现巴慎思这批照片的历史与考古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博物馆藏临淄龙泉寺遗址的一批佛教文物,包括北朝丈八佛造像两尊、北朝菩萨造像两尊、北朝大型石碑首一件、龙泉寺记石碑一件。这批文物保存完整,雕刻艺术精湛,是我国现存北朝重要的佛教文物。其中双丈八佛造像最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现存同类北朝丈八佛造像的比较,进一步探析丈八佛的起源以及两佛并立布局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固原北朝、隋唐文物考古中出土有多枚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B式银币、东罗马金币、金覆面、蓝色宝石印章、萨珊玻璃碗、鎏金银瓶、银装环首铁刀等一批独特的丝路奇珍,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见证了这一时期丝路重镇的兴盛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存在了276年。如果将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分开计算,秦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明朝也存在了276年,唐朝和清朝都超过276年,又不到300年。一个王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它是比较稳定的。唐、明、清三朝都有过辉煌的时期,很多记载和文物为后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西周从存在的时间上可以与这三朝相比,但它有过辉煌和繁荣吗?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在历史影响方面,它能和唐、明、清比肩吗?要比较客观地描述和想像西周社会,必须从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中国古代戏楼主要有三种类型:神庙戏楼、宫廷戏楼、戏园子。其中最古老、最普遍的是与民间祭祀活动(祭、礼、乐、舞、戏)相联系的表演场所——以神庙戏楼为标志。它伴随戏曲由乐舞百戏走向成熟,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后,至今犹有大量遗存,有的依然在使用。作为戏曲的载体,神庙戏楼的形制和演艺习俗直接反映着传统戏曲的文化特征及艺术特征,或可称之为“神庙剧场”。在相关的研究型专著中,山西师范大学车文明教授的《中国神庙剧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颇有深度。这是他继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的《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后,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又一部有深度、有价值的力作。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山西师范大学出现了一个以戏曲文物为研究中心的学者群体,包括黄竹三教授、冯俊杰教授、窦楷教授、张守中教授、杨太康教授等。他们在收集、整理、研究山西地区戏曲文物的同时,建立了戏曲文物研究所,创办了《中华戏曲》刊物。山西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中华戏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典戏剧及戏曲历经金元明清,上溯先秦汉唐,曾经活跃于这块中原沃土。其遗物、遗文、遗迹、遗俗在山西大量存在,可以说是戏曲艺术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学者群正是立足于此,从戏曲文物拓展到以山西为代表的中原赛社习俗及社火戏剧研究。无论戏曲文物,还是赛社演剧,都是当今戏曲史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与山西师范大学的这批同仁自筹备戏曲文物研究所起,就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学术交往。20多年来,其重要的学术项目我大多参与过,对这批创业者的学术步伐、学术途径、学术成就比较熟悉。他们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发现,由点到面,扎实求证,寻找规律。无论论文、著作,都讲究资料准确,言必有据,学术含量高,不同于那些资料有限、主观臆测、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滔滔宏论。近年来,其它代表性的论著还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文物研究散论》(黄竹三)、《戏剧与考古》(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冯俊杰等)、《六十种曲评注》(黄竹三、冯俊杰主编)、《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李强)等。这些成果加上30多辑《中华戏曲》所刊发的大量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使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在戏曲史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陈华  周建业 《广东教育》2011,(11):67-70
1.下面各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一件文物事件,那年夏季连日的暴雨穿越西藏琼结县城,雅砻河水势猛涨,凌厉凶猛地冲刷着河边一座大墓的护堤,——,陵墓好像张开了大口,这座大墓是著名的吐鲁番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赞普的坟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所谓"最初的中国"探讨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等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概念最初的出现与"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所说的"夏,中国之人也",就是把中国一词与夏王朝国家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复合制国家结构中,王朝与"天下"才具有了同一性;王朝的政治中心即国都,与所谓"土中"和"国中"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说,"中国"一词的概念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位于洛邑的国中—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6.
文献作为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物质表现形态是文物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而传承下来,使我们今天能够依据这些珍贵的版本来解读历史上的一个个迷团并引以骄傲和自豪。本文将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与古籍版本的文物价值现状进行比较,论述了重视和保护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重视和保护近现代文献版本的文物价值的建议。保护我们丰富的文化留存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近现代版本的文物价值必须引起重视,不要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没有做到造成文化在我们手中毁掉。  相似文献   

17.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从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把都城建在西安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及其城址变迁与历史遗存、周秦汉唐帝王陵墓、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这座帝王之都的独特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都西安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文物宝库,是一幅内涵丰富、千姿百态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8.
李志辉 《新高考》2010,(7):78-79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个大一统王朝前,都有一个统一的但却短命的王朝,例如两汉之前有秦,唐之前有隋,明清之前有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历史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几个短命王朝的出现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们是对全国性统一的试探,是从乱到治的一个过渡期、适应期,是后来大一统王朝的彩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其间汉承秦制而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对发展民族间的融合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均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因此,研究西汉王朝与少数民族的政治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认识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过程,而且对今天的民族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因有关汉王朝与匈奴族、西域诸族、南越国等的政治关系已多有论述,而对西汉王朝与东越的政治关系却鲜有专论,本文想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作颇丰,且多所建树,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仍如同千古之谜。三星堆青铜神坛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目前学者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用彝族毕摩文化来解读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神坛,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其与彝族相关神物有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