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意象油画"的发展过程说明"意象油画"在当今画界引发的思考,从"意象"着手,结合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因素,分析"意象油画"从过去的"小家碧玉"变成今天的"大家闺秀"的原因.把"意象油画"与油画的诗化、油画的文人化、油画的中国化、意象命题、油画的意象与油画的发展史、及抽象油画的区别,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吉芳  黄丽娅 《职大学报》2009,(1):12-13,31
郭沫若对墨学基本上持全盘否定态度.本文拟就墨子"尚同"思想,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以<墨子>文本本身,来论证郭沫若认为墨子的"尚同"是极权政治并以"王公大人为本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刘勰"通变"一说,就当前学界在复古与重变方面的分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朝文风新变有三次,彼此间并不相同.刘勰的"通变"思想与同时的永明新变基本一致,与其不同的是此前的元嘉和此后的"宫体"新变.所以说,"通变"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新变.南朝不同时期的文风不同,不能将宫体新变与南朝整体新变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它内容丰富、思想精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孔孟的"天人合一"、荀子的"天人相分"、老庄的"天道自然"及墨子的"天志"等观点入手,具体阐述各家关于"天人关系"的内容,并说明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对中国后代的诗歌创作与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诗歌意象的形象感成就了中国诗歌意象具体、表达无限的深层内涵;对于意象中的视觉感构成了诗歌与绘画艺术的桥梁;注重整体的表现而不局限于局部的再现,色彩的平淡也符合中国古代思想的追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人面鱼纹盆"作为儿童葬具的事实决定了"人面鱼纹"与人的生死问题之间存在着意义关联;鱼原型的生命意象与夭儿生命终止事件的组合,构成了人面鱼纹意象的核心.它与图腾、巫术、生殖崇拜等无关,其隐含的是半坡人参悟生死,对气韵流转、生命生生不息的终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意象,作为一美学范畴,不少中外诗论家、诗人们多已论及.前人对于"意象"的论述已不仅限于美学范畴,而是拓展到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文化学等领域去探讨其内涵.本文试从纵与横较为宏观的视野疏理"意象"内涵的中西差异和古今流变,并由始至终贯穿比较的方法,使"意象"的内涵在中外古今的比较中更明晰的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者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者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意识观及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根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本质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同于通变,司马迁唱之于前,郑樵和之于后.司马迁发千古之迹,究心识变,是得大机;郑樵追千载余韵,孤心苦诣,是得大用.二者是圆和方的意象的组合.司马迁的通变是当下采取的一种不即不离不一亦不异之超现实主义;郑樵的会通是传统理学否定向度上的一种新安排,是对大一统思想的新诠释.二者的通变思想都含有一些异端,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自我分裂的审美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术界有部分学者认为,恩格斯在"两个转变"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哲学共产主义"阶段,他曾经是赫斯的追随者和"哲学共产主义"的信徒,他这一阶段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空想共产主义。这种观点的科学性很值得怀疑。恩格斯在新世界观的形成中,确曾受到过"哲学共产主义"的影响,但是,他以思想演进的独特路径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维,超越了"哲学共产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恩格斯这一阶段的共产主义思想虽不成熟,但就其实质而言,是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对"勇敢"纯粹性的观点,指出危险环境、自愿的选择、非功利地追求高尚才是勇敢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九五"期间远程教育部分代表性论文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些论文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对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电大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远程教育都有指导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的创新观点、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进学生头脑",使学生既懂、且信、更能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开展该思想教育依次递进的三大目标."懂"是基础,"信"是核心,"用"是关键.不"懂"就不会"信",非"懂"又非"信"就谈不上"用".任课教师必须在"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早学多学、学深学透,熟练掌握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为基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信念,真举而非假举、全举而非半举、高举而非矮举、前举而非后不举,是为根本;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理服人,是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意象派的主要观点,综述了诗歌意象的定义、类型、组合方式、语言特征以及功能,总结了大部分研究只是从意象本身出发研究诗歌,关于诗歌意象语言的研究很少。与"诗歌意象"相比,"诗歌意象语言"无论是在形式上,广度上或者深度上都大于诗歌意象本身。本文提出从应用语言学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诗歌的意象语言对现代本土汉语诗歌的解读和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本文从关怀伦理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普拉斯诗歌中过分彰显的独立自我,其次分析了其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最后指出普拉斯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反映出西方以个人为中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7.
"大地伦理"的践行者--对张炜作品意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作品中具有许多充满浓厚哲理内涵和抒情色彩的意象,如石磨、碾盘、葡萄园、芦青河、动物等.这些意象都以大地为依托,而且与他所笃信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理念相一致,它的落定和基础便是大地伦理.  相似文献   

18.
人生哲学是贺麟"新心学"哲学思想最具争议的部分.贺麟一方面指出无法将其"作为系统的形式排列起来",另一方面又明确强调其有"一个一致的态度、一个中心思想、一个基本的立场或观点",以致造成其人生哲学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割裂"与"疏绝".学界在尝试去克服这一困境,首先,将其放置在"新心学"哲学体系中予以观察和打量,找到为其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学习,从高校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高校如何成为先进文化的发祥地两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论沈从文湘西作品中的"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中,"河"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包括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湘西人视域中"河"的形象、"河"寄寓着湘西人双重人生思考、"河"在湘西作品中的多重意义等三个方面对它进行释读,从而更进一步接近沈从文作品精深博大的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