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学生玩活动角:旋转活动角的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2.
一、灵活运用公式,要使学生抓住公式所体现的图形与数量关系的本质。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常常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如果题目稍有变化,公式套不上,就不会应用,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也做不出来。例如,教学余弦定理的三个公式,学生只知道这是已知两边夹角求第三边的运算公式。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知道已知三边求角,可以用这个公式。但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条边所对的角,要求第三条边,就不知道运用这个公式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分析了余弦定理(三个公式)所体现图形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公式的本质是反映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一个  相似文献   

3.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七巧板是我国民间一种古典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教师演示七巧板拼图。2)让学生在七巧板中找一找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入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在课的一开始,通过白板的文件链接功能,给学生演示七巧板拼图游戏,并让学生上白板来拼一拼,玩一玩。通过摆、拼七巧板,  相似文献   

4.
教学角的大小时,为使学生弄清角与边的关系,我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个教具(用长短不同的两根细木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让学生按住一条边,时而旋转其中较长的一条边,时而旋转其中较短的一条边,这样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由此使学生得知:虽然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变,但由于张开的角度不同,所以角的大小就不相等。接着我又画了两个80°的角(其中一个角的两个边较长,一个角的两个边较短),让学生测  相似文献   

5.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6.
一、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具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极佳。  例如:教学“6的认识”,它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特意安排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6根小木棒拼出一个图形,看谁拼得最好,拼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  学生拼出的图形如下…  相似文献   

7.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8.
做——创设操作情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如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可出这样一道操作题:左边摆6个△,右边摆4个△如下图,要使左右两边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们边思考边摆弄,想出了许多种方案:1左边拿去两个;2右边添上两个;3左边拿去1个同时右边添上1个;4右边拿去1个同时左边拿去3个;5左边拿去5个同时右边拿去3个;6左边拿去4个同时右边拿…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拼组图形(教材第25页~26页),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实际是图形分解与组合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  相似文献   

10.
一、做数学 在教学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散这一教学难点呢?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11.
进行面积总复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形变积不变”的问题,可先做纸片剪拼游戏。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七巧板正方形(边长为15厘米)硬纸片,让学生先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自己沿着线条将其剪成7片,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7块小纸片任意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必须7块小纸片都要用上,并且不得重叠覆盖。这样学生会摆出多种图案,如小房子、鸭子、小狗、长颈鹿等。此时,教师提问:“怎样把自己所摆图形的面积求出来呢?”学生可能会先求一个一个小纸片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也可能会发现所摆图形的面积与原…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拼组图形(教材第25页~26页),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实际是图形分解与组合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拼摆,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照着摆 照着摆,是让学生照着图形自己去摆石头。为教学方便可制成投影片,这是一个摹仿的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照着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应注意两点: (1)选用的石头的形状和拼摆的图形要像。如表示太阳的石头要尽可能圆些,太阳的光芒要尽可能细长一些。  相似文献   

14.
几何不等式     
平面图形中的几何量 ,包含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以及图形的面积 .每类几何量之间均存在许多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研究这些不等关系就构成了几何不等式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1 .线段不等式( 1 )如果A、B、C为任意三点 ,则AB≤AC BC .并且仅当C点位于AB线段上时等号成立 .这样就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 .( 2 )三角形中 ,大角 (边 )对大边 (角 ) .( 3)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 ,夹角 (第三边 )大的第三边 (夹角 )也大 .( 4)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另外两边之和的一半 .2 .角的不等式( …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所以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主要是进一步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初步分类。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教学三角形特征:上课伊始,让学生拿出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在课桌上随意拼摆。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摆的图形拿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提问:①1-9中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②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你能移动其中一根…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拿出配发的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按要求去拼一拼:(1)看2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3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4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8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2)看2个长方体拼成什么图形?3个长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4个长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3)看3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2个长方体和4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1个长方体和6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进…  相似文献   

17.
“旋转变换”指:将图形F绕定点O(旋转中心)按一定方向旋转θ角(旋转角),得到一个与原图全等的图形F′,用这种变换解平几题的优势性在于,通过“旋转”可将题设中有关的角或边集中,再利用图形的性质获得要证的结论。解题时选择旋转中心和适当地选择旋转角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关键,旋转变换有一个重要性质:对应线段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下面给出几组用旋转变换解题的例子。 (一) 图形中出现等腰三角形时,常将某三角形绕等腰三角形顶点旋转一顶角。例1 在等腰△ABC中,D不形内一点,若∠ADC<∠ADB,求证:DC>DB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143~14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应用。2.能够按三角形内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4.感受“美”的数学,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诱发体验师:这是什么角?(活动角分别演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生:锐角、直角、钝角。师:在活动角两边各取一点,两点间搭上一根木棒,就得到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粗心的“小马虎”想找出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瞧!他…  相似文献   

19.
“角的分类”投影教学效果好杨慧聪,刘志平一、利用旋转片切步认识角的性质在课的一开始,投影出示角的示意图形——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然后围绕角的顶点,旋转一边,角由小变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角的大小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伸缩角的两边,引...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简析】"认识角"这一内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也就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的P64—68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获得角的图形形状、顶点、边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扇形、剪刀和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对角大小有一定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