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5.体罚学生;6.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相似文献   

3.
一、放热1.凡是可燃物(如硫、磷、木炭、铝箔、细铁丝、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均有放热现象.2.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也会放热.如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溶于水时均放出大量的热.二、发光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2.镁带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均发出耀眼的白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发出耀眼的白光).三、火焰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  相似文献   

4.
表达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过程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中发展、在表达中完善、在表达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余焌瑞 《考试周刊》2008,(10):46-47
"构造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归手段,是数学中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尤其在证明不等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采取了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构造几种数学模型,即:函数模型、几何图形模型、数列模型、方程模型、向量模型、代数式模型.以中学数学中某些典型为例,探讨了构造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最后在总结中提及了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教学价值和以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称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物理学科同样存在对称现象.在高中物理中,对称性能够在力学中体现,可以在电磁场中应用,同样可以在电学中表现.本文通过具体例题阐述对称性分别在电场、磁场、电路中的表现和应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高中物理中蕴含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公民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残疾人事业及妇女人权事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中国人权保护的特点:1.人权在维护集体人权中实现.2.人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韵领导下实现的.3.人权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实现.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有可行性.合作学习在遣词造句、范文赏析、书面表达等有关写作方面的教学中可具体应用.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分组、科学评价和及时指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给出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探究其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题型.这种题型在中国的公务员考试中有、在小学数学中有、在初中数学中也有、在高中数学中就更不用说了.这种题型在全世界好多国家的小学数学乃至高中数学中也频频出现.这种题型的本质是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不同的是,在小学数学中,这种题型常出现在数学课外作业中,或者出现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之类的书或练习题中,它不提"数列"二字,更不提"通项公式",只是给出前几个数,让学生找出规律.例如,观察以下2个数列的规律,分别写出其中的第4个数、第9个数、第  相似文献   

10.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从相反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在解题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在创造教育中训练逆向思维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下结合的认识路线是未来教育改革认识路线的逻辑发展;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决策模式主要有草根式与精英式两种基本模式,未来教育改革决策的发展方向是从利益分割走向利益多赢;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行动策略包含微观与宏观两个基本维度,在实现微观的静悄悄的教室革命和宏观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建构过程中,必将走向个人行动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因此,遵循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未来教育改革需要在合理、规范的教育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在培育和谐、合作、互动的教育改革文化的过程中,营造良性的社会理解基础,在多元利益主体协商与对话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教育决策平台,在多元社会立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营造教育改革的良性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性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内容庞杂,流派林立,头绪甚多,难以把握。本尝试以现代性为主线,对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简评,扼要地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理论既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回应,是对现代性反复思考的结果,又是对经典社会理论不断进行批判与重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近代龙州风俗演变浅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是在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而它本身又是这一时期巨大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侵入。二是政治革命的推动,三是商业发展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其显著的特点是城镇变化大,乡村变化小;社会中层变化快,上、下层变化慢。  相似文献   

14.
本从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这个视角,界定“中国近代进步化”的历史内涵,突出社会史(尤其是政治进程)对思想化的影响和制约,认为民族主义取向和启蒙主义性质乃是中国近代进步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并且指出它们是在西潮冲击和传统资源转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认识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不仅是一个知识学的课题,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之间有着内在构成性关系,社会科学的明显而强烈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认识论上的社会性、经验性、因果性和客观性。正是这种“科学性”品质,使社会科学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的知识和智能基础,成为现代社会秩序的重要前提,也成为现代社会自由、民主和公正等信念的精神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对人类伦理生活的反思是一个重要内容.其蕴涵的现代性精神代表了现代社会伦理诉求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对道德秩序和规范体系的调整与建构,还是现代性伦理精神的重塑,以及对现代社会伦理生活的合理安排,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道德生活批判深思的结果,从而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现代性的理论筹划.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与中国百余年现代化历史相始终,也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相伴生。将社会性别研究整合进现代文学教学,并没有现成的途径和研究模式可依傍。从社会性别视角描述现代文学发展历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中要注意揭示文本以及文学现象中复杂的社会的、文化的、阶级的、民族的和社会性别的内涵。社会性别视角在现代文学教学中不应只是在分析个别文本或女性作家创作时偶尔的点缀、个别的运用,而应是整体的意识、全新的照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其发展特点既受西方女性观影响,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密切联系。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互动影响,在中国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今天的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险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是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一社会特征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由传统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风险的大小与社会和谐的程度是成反比的。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有两种:内生型风险和导入型风险。在中国目前表现为四种形式:经营性风险、制度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和生态性风险。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风险进行治理,包括社会风险控制、社会风险分摊、社会风险吸纳。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校制度在西方建立以来,一直遭受人们的批判,其中以"非学校化运动"为代表的教育思潮打破了制度化价值的神化,促使人们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现代学校制度.近年来,西方学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而言,其共同特征就是试图重建制度社会资本.良好的学校制度应该是正式制度和制度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过分强化正式制度的作用,忽视制度社会资本的价值,只会导致现代学校制度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