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教学岗位工作的几年间,一直以来都在想写一篇关于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文章,在从教的几年间,去过不少的学校学习访问,除了关于教育教学的,再就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问题.通过实践,浅显易懂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在现代解释学看来,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是理解关系。它是"在破坏墨守成规的交往中形成的","以消除怀疑和重建无可论争的行为方式为目的"。[1]而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以具体形态再现了一般理解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对此本人深有同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学会倾听学生。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为教育过程中,人是活动的主体,尊重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活动中的人,尊重人的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7.
一、为什么倾听 1.教师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教师倾听学生,虽然听到的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看法,但这些却构成了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亲其师,方可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位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和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两篇文章公开发表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是两年过去了,减负似乎并不十分有效,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更是收效不大。对此我想谈谈我们在校师生作为局内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陶珊 《湖北教育》2002,(22):48-48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与人合作精神的重要渠道。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这是不久前我从朋友哪儿听到的一件事: 孩子们正在玩角色游戏——医院,几个小朋友把“生病”的娃娃扔得满地都是,其中有两个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老师当时只淡淡地说了句“下次可不能这样,好孩子应该带好头”,就让他们走了;而对剩下的几个小朋友则进行了一顿严厉的批评:“怎么回事?去把娃娃都捡起来!下次你们再别想玩游戏! 这时,小锐不满地嘀咕:“不是我干的,是琪琪带的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阶段,是学生读书习惯和思维习惯成型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的中国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当代中学生不读书,或读书甚少,或不会选择好书去读。高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学生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课时紧,考练多,没有时间阅读,没有兴趣阅读,没有适合书籍可读;阅读习惯不良,阅读充满功利色彩,阅读的广度有待拓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自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自学活动。它是教学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有利于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进行.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如不恰当指导,预习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每个人最好的一张赢牌,一旦失去了这个资本,损失无穷,亮出你的人格,掌握你最好的资本,你就能走好一生。做人如此,做教师同样如此。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今年春天我和父亲、表妹、外甥去春游,四岁的外甥口渴了,表妹就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外甥给外公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教师要转变观念,发现学生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集体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8,(5):64-64
2008年2月22目的《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上海师范大学李白坚教授的《快乐大作文:学生在体验中亲历生活》一文。文章提出“前作文”和“后作文”的概念,认为,自古及今,教师习惯奉行的一直是学生开始提笔之“后”的作文教学,即出题后的审题、口头或书面批改、作文评讲。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7,(13):162-163
每个孩子都好比一本待续的书,在教育教学这条深远而宽广的大道上,教师应坚持和努力读好每本书,“读”懂和“读”透每个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的具体方法,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给某校初一某班上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许多家长也坐在教室后面听。我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你是否感觉到幸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幸福”。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一些学生嘴里小声嘟囔着“不幸福”。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给初一某班上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许多家长也坐在教室后面听。我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你是否感觉幸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幸福”。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一些学生嘴里小声嘟囔着“不幸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听了一节作文训练课,感触颇深,片段如下:师:刚才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三个最大愿望,但是,流星雨告诉大家,只能帮助你们实现其中的两个愿望,你准备舍弃哪一个心愿,说说舍弃的理由。(众生讨论,讲了很多)这时生(甲)兴致勃勃地站了起来。生(甲):我准备舍弃第三个愿望,那就是长命百岁。师:为什么呢?生(甲):因为,人不可能真的万寿无疆,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再说,活到一百多岁干什么呢?什么也干不了,没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