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认定跨学科研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根本所在,高校的特点与任务促使高校必须快速发展,但是大学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以及大学对高校教师评聘等方面的制度制衡,又阻碍了高校跨学科知识团队的发展。基于现实需求,从制度安排、组织建设、自提升机制等三个层面就高校跨学科知识团队提升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力求对高校跨学科知识团队建设与发展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学生事务工作是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窗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具有法制化、信息化、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推动其不断深化的动力及提高人文社科研究质量的关键。跨学科科研团队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科研信息的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的优势互补以及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建设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进行科研创新。为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注意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好学科交叉和团队组成的论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借鉴工程技术学理论和组织理论,提出界面规则是大学跨学科合作关系的基础,进而讨论了大学跨学科合作关系界面规则的形成和演变的路径依赖特征,构建了一个大学跨学科合作关系网络界面规则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构成界面规则的要素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学跨学科合作发展机制的特点,强调跨学科团队协调和跨团队关系治理的重要性要大于跨学科合作的科层体系建构及其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本人作为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高校学生工作骨干出国研修项目赴美二期班"学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简称UCSD)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研修学习。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优势,助力女性学员能力提升,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关注。结合开放大学女性学员需求和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增能理论为引领,秉持“为女性学员增能、助力”宗旨,构建专家学者、教师、学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跨学科团队,开展工作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旨在服务女性学员,助力该群体树立学习观念、健全法律意识、保持心理健康与维护家庭和谐;同时,也为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思路,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作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的杰出代表,以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卓越的推进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发展模式。借鉴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上凝结的宝贵经验,我国高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交互协作等方面,来不断提高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促进大学跨学科组织成长发展的视野出发,运用访谈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了由组织战略、组织任务、组织资源、制度设计、组织能力、组织运行、学科文化7个治理因素及21个项目共同构成的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治理因素体系。研究袁明:评价制度、利益分享制度、交流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政策法规、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学科方法、问题导向、学科价值、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学科导向、信息资源、认知优化能力是影响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关键项目,为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甬江作为流域跨行政区的河流,其污染治理较之于一般河流而言难度更大.宁波对于类似甬江的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主要还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科层制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存在明显的行政分割和权责利不清、相关制度性安排不完善、治理过程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等缺陷.从科层治理机制向协同治理转变是走出治理困境出路之一.协同治理视角下,水污染治理需要不断完善水污染治理中的政府间协作机制、努力健全企业与政府间的协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水污染治理.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体制对于流域整体性的破坏,构建起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污机制,使政府与社会各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本文选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集群聘请计划(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CHI),解读其具有目标定位明确、管理体制创新、多渠道融资、注重反思实践等特点,同时分析其对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启示,以期对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平台科研育人已成为国外一流大学跨学科教育的普遍实践。跨学科研究平台科研育人可以分解为“育人理念和目标”“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方式”等4个方面。通过分析美国斯坦福大学Bio-X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新媒体中心、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计算高级工程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土著研究中心、日本京都大学综合生存学馆等国外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的科研育人模式,可以发现,其共性特征表现为科研育人理念和目标具有导向性和引领性,施教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协同性,育人内容包括综合化的问题意识、结构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跨学科科研项目,育人方式包括以开放式研究合作促进科研育人、以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科研育人、以创新的运行管理服务科研育人。鉴此,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科研育人,应从学术前沿和重大现实需求出发明确科研育人理念与目标,从加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出发夯实科研育人主体,从健全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出发丰富科研育人内容,从优化跨学科平台运行管理出发变革科研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基础薄弱、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理论研究基础支撑、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为建设科研创新团队,高职院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要完善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治理中对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现实需要,结合新《预算法》的要求,以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分析广东省财政信息公开内容、制度、模式、考评及途径的体制机制改革。制订地方财政透明度治理机制总体框架,改革地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地方财政透明度治理机制评价指标等,能真正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共同生产是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中公众需求多样性和政府资源供给有限性矛盾的应然选择。已有研究侧重于对共同生产功能的分析,缺少对其互动过程与机制的关注。以天津市朝阳里社区为例,通过构建“价值-资源-互动”分析框架,来剖析社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内在机制。社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是一种以志愿者组织为主体、居委会进行组织、党员下沉进行制度引领与志愿服务力量补充的公共服务生产模式。该模式基于公共价值共生、资源吸纳整合与互动式行动网络三重路径生成,是一种以社会为基础、行政起支持,高度强调行政与社会力量互补嵌入的互动式治理模式。社区公共服务的共同生产机制为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从何处起步、以何种方式……当这些问题碰巧都集中在一起时,组建科研团队,进行教育改革的构想将从两方面展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学改革必须攀登的三级台阶——所谓三级台阶,即将教学改革作为国家课题集体攻关;全面更新教材以巩固教改成果;为科研优势打造更高级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8.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9.
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应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知识融合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科合作程度越来越深,跨学科给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学术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从理论背景和现实问题出发,以访谈和观察为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学术治理困境。跨学科发展下地方高校二级学院以追求学科短期生存为目标,学科交叉融合动力缺失、学术机制壁垒与学术制度固化、学术主体单一且参与度低、学术文化同质且局限化。面对跨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探索基层学术治理路径:一是转变知识生产观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二是布局顶层设计,构建弹性动态化的学术机制;三是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多元学术主体参与度;四是优化学科环境,营造异质包容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