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存有 《视听界》2014,(2):73-76
2013年,中国广播的地域性和贴近性特征明显,区域竞争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频率的竞争逐步趋向细分市场;广播接触率略有回落,听众规模略有增加,听众结构逐渐换位,收听终端呈现传统终端用户的排他性、移动与互联终端的互补兼容性,居家收听市场逐步让位于移动收听市场。本文通过对2013年中国广播变化的梳理,展望2014年的广播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预计2007年福建省的机动车保有量奖超过一百万辆(以年平均增长20%计)。车载广播人群将日益成为广播听众的主流。随着车载群体的扩大,其收听需求也会显现出日益分化的特征,靠一个交通电台节目满足全体移动人群的收听需要越来越难。地区、性别、年龄、职务和社会阶层都可能形成各自不同的收听趋向。同时随着移动收听群体的扩大,各个细分市场也可为各类型电台提供一个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空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大, 车载收听群已成为各广播媒体争相抢夺的收听群体。而伴随车载收听群的不断增多,其收听需求也在日益分化,只靠一个交通电台节目来满足全体移动人群的收听需求越来越难,从而给各类专业频道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在充分重视这些主流消费群体的移动收听特质时,各类专业广播频道还就如何积极主动服务这一群体开展了各类节目外延活动,以达到广播品牌更深入人心的目的。FM961福建经济电台从2004年起,尝试将公益活动、主播互动、自驾旅游等形式有机  相似文献   

4.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6.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并且汽车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移动车载收听已经成为收听主流,收听环境和听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语调、情感、节奏、便利等方面入手,突出广播特色,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毅 《中国广播》2016,(2):51-55
2015年广播收听市场总量小幅下降,区域市场表现不一;由于车载听众驱动的结构性增长,广播收听市场总体相对稳固,大规模听众流失并未出现;而市场增量空间的收缩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广播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价值拓展需求,推动了广播收听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广告市场的发展变革,是以广播收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的。一是广播收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广播听众的快速回流,收听市场容量的快速持续膨胀,为提升广播的传播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广播业自本世纪初时开始回暖,广播交通、音乐、经济、健康、文艺等专业频率的相继兴起,完成了广播市场的初步细分,扩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广播听众总人数、总体接触率、人均收听时长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车上收听量、收听比重的迅速上升进一步优化听众的结构;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改版、改制直接影响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存在的全国收听市场南北差异、区域差异依旧明显。本文通过赛立信媒介公司的调查数据对2011年广播收听市场作全景式的回顾和分析。一、广播收听市场整体状况2011年,全国听众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人均收听时间、接触率则略有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车载收音系统收听广播的受众人数增多。可以推测,新增的车上收听群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8):67-72
播客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已经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2014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美国广播业生产了一批收听和经营俱佳的播客,凭借独特的音频故事讲述方式、按需收听的产品特点,特别是高忠诚度的用户,受到听众和广告主的追捧,推动播客重新崛起,成为美国广播行业极具潜力的业务领域,广播和营销领域对于播客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本文在梳理播客的发展历程、分析播客复兴原因的基础上,对美国广播行业的播客业务发展现状、播客平台与内容的开发模式、播客的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供正在探索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我国广播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毅 《现代传播》2014,(4):153-154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广播自身发展来看,在媒介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收音机收听外,还包括在线收听、车载收听和移动收听等方式。不论是广播为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生态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以便能够生存或者更好地发展,还是顺应和满足听众日益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于2012年正式迈入汽车社会,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广播媒介的又一次复兴,广播受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对西安市各区车载移动广播受众的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收听广播的时间段、收听偏好等情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车载移动广播的受众构成及其特征,以期对汽车社会下广播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移动新媒体元年的2013年,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笔者将根据赛立信在70个城市进行的听众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发展趋势。 广播听众及其收听习惯的变化趋势广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现实听众达6.7亿。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电视媒体的受众接触率在诸媒  相似文献   

18.
李蕾  华葱 《东南传播》2014,(1):61-63
我国已于2012年正式迈入汽车社会,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广播媒介的又一次复兴,广播受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对西安市各区车载移动广播受众的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收听广播的时间段、收听偏好等情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车载移动广播的受众构成及其特征,以期对汽车社会下广播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把握趋势谋划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传播手段的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近年来,广播媒体充分挖掘移动媒体的伴随性优势,发挥音频媒体特点,顺应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关注用户体验,通过车载移动、微信、微博、App、在线广播等平台,延伸和拓宽广播的传播通道,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伴随化的收听诉求,在传统媒体整体发展趋缓的情况下,广播媒体依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