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创作遇到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怎样寻找题材和寻找什么样的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没有不为纪录片题材选择问题苦恼和困惑的。同行们在一起谈论纪录片创作中的难题时,最感兴趣、探讨最多、也是最无奈的就是怎样才能发现一个好题材。每当看到别人拿出一个个题材新颖、主题深刻、画面优美、制作精良的纪录片,频频在国内、国际的电视节上获奖的时候,心里说不出是佩服还是妒嫉。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淘来的这些好故事,只恨自己没有这样的缘分和福分。  相似文献   

2.
张景武 《青年记者》2022,(18):85-87
本文详细阐述了海南题材纪录片“缺乏受众本位意识”和“题材类型挖掘不平衡”两方面的选题困境;并从构建全球思维、寻找陌生化选题、深挖现实题材、重视环保题材和成立选题研发中心等角度提出了突破困境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3.
饮食习俗类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传统饮食风俗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四面环海,其饮食习俗类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悠久历史的传承之美 纪录片和新闻纪实不同,它不以追求时效为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历史价值.所谓历史价值,就是作为信息的载体,纪录片选择和记录社会与生活事实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说到底,就是记录历史的可信性和整体逼真性,呈现的是历史悠久的传承之美.  相似文献   

4.
在谈论“新闻情趣”之前,应该先弄明白一个问题:读会不会为自己不关心或打动不了自己的章花钱买报纸?无疑.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介无疑是当今最为成熟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媒介的介入实现了DV纪录片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有效地整合了民间DV纪录片资源。但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电视媒介的主流化、大众化特征与DV纪录片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天然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凤凰卫视栏目化的纪录片有三档:《凤凰大视野》、《我的中国心》,《皇牌大放送》.《凤凰大视野》2004年开播,迄今已有7年时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播出风格与播出方式.节目通常选取一个题材,制作五期或十期节目,在星期一至五每天晚上连续播出.《我的中国心》为人物类纪录片,每一期选取一个逝去的人物,于周六播出;而《皇牌大放送》节目时长达85分钟,于星期日播出.可以说每天都能在凤凰卫视看到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进程的推进,财经题材纪录片相继走向荧屏.它们几乎都抱持着一种建构历史的心态,试图还原历史和建构新型历史生态.它们以多种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致力于寻找个人经历和社会结构的公共议题之间的联系,彰显全球意识,坚守公共立场.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是展示民族文化、影物等现象的一个手段,具有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可视性强等特点,尤其带有民俗特点的画面色彩,给人以古朴、自然的韵味。多彩的生活,多彩的画面,留给观众的不仅是这个地域或这个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交流,把民族的宝贵财富展现在人间。一、色彩在民俗内容的纪录片中的表现民俗的事物,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里讲的民俗是指物质民俗,如民族服饰、民居格局等;社会民俗,如部落、家庭、婚丧嫁娶等;精神民俗,如文化娱乐、道德礼仪、宗教信仰等。民俗是一种文化继承现象,保留…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大发展的背后牵动的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多层面的深刻变革。同时,被卷入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也概莫能外。他们不仅面临移民搬迁、就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其个人精神状态也经历着巨变。如果说报纸通过文字成为社会的忠实记录者,那么纪录片则凭借真实的影像为历史注脚。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纪录片又将如何作出回应呢?  相似文献   

10.
李旭 《记者摇篮》2014,(1):62-63
纪录片的题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军事、传记、时政、社会类等。社会类纪录片又大致可分为人物、文体、日常生活类等。笔者就仅以社会类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提出观点,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社会类纪录片,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纪录片取材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怎样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在片子中体现时代的脉搏、人生的真谛,用高尚的情操和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11.
冯运生 《东南传播》2023,(10):138-14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原题材纪录片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性等叙事方面呈现出一些集体特征及变化,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缺少变化,叙事视角多采用全知视角少主观视角,拍摄对象及观众的主体性不强,创作思路较为传统等。可以从有效利用故事化叙事,创新组合叙事结构,丰富叙事视角;重视纪录片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各方主动性;采用“内容众筹”的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民间创作力量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中原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13.
14.
雷璐荣 《青年记者》2017,(11):58-59
上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通过《作为话语的新闻》第一次把话语研究与媒体研究结合起来,并认为媒介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必然表达和确认其制作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①因此,纪录片的话语模式成为其内在本质的一种整体外化表现.同时,话语作为一种影视语言活动,也是纪录片创新创作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邓武 《青年记者》2009,(22):76-78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而中国制作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纵然有《大国崛起》这样出类拔萃的作品,总的制作规模和制作水平却难与国内题材的纪录片相比,也与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不相符。对中国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进行梳理,有利于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新闻改革创新的力度,挖掘新题材,丰富新语言,探索新手法,创造新风格。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本文就如何在挖掘新闻题材上下功夫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从题材上看,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占多数,而现实类题材则较少,由此,业界开始有意识地向现实题材回归。伴随我国纪录片向国际进发,现实题材纪录片也尝试着实现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而中国制作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纵然有<大国崛起>这样出类拔萃的作品,总的制作规模和制作水平却难与国内题材的纪录片相比,也与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不相符.  相似文献   

19.
曹慧民 《军事记者》2006,(12):10-10
我们以当代军人的名义,刚刚完成一个声势浩大的纪念盛典。刊发在本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刊《文苑》上的13篇长篇纪实,用引人入胜的文学叙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长征,构成一幅色彩飞动、激情蒸腾的历史文化长卷,将长征的不朽精神以及70年来的长征文学脉络,嵌入读者的记忆之中。现在,画卷在我面前依次展开。我试图在上面找出规律和启人思索的东西。譬如,它以何种力量如何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我首先注意到,13篇纪实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在挖掘历史题材的文化底蕴上,显出一种“掘进”的力度。这在首篇推出的《长征,震撼心灵的历史细节——在长征诗…  相似文献   

20.
哪些报道可以称为深度报道呢?笔者认为:从服务读者角度出发,挖掘和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满足读者需求;极度接近事实真相.还原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面目;从单一新闻事件的个案引发思考,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和法制进步,深度报道的外在形式很多。在新闻专业理论中,对深度报道也有很多相近的解释。《新闻大辞典》中称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