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性案件的报道在美国有什么样的尺度?哪些可以报道,哪些不可以报道?报道涉及公民的隐私权包括性信息时应如何处理?性侵案受害者的信息究竟该不该公开?  相似文献   

2.
甘露 《东南传播》2014,(4):134-135
"李某某案"自2013年2月初被报道以来,由于涉事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性侵案的特殊性质,持续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案件相关情况及家庭情况被各方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纵观报道的整个过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已经明显出现了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热点新闻更需要理性报道,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舆论定位、报道内容、报道角度需要自我审视。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以期对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如何坚持理性报道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今天,涉及名人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新闻,更不用说名人卷入的性侵案。上一期我介绍了美国肯尼迪家族成员涉嫌约会强奸案案发后媒体的报道及其态度变化,本期我们分析的是两个案例,一个是一名普通人被性侵和遇害案,发生在美国处于传统媒体黄金时代尾声阶段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是一名体育明星涉嫌性侵案,发生时间则是在美国互联网已然发达的21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4.
郗浩红 《新闻世界》2011,(9):189-190
本文对凤凰网卡恩性侵案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对凤凰网在报道国际上的重大议题时的手法做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凤凰网对卡恩性侵案报道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5.
莫凤群 《新闻世界》2013,(2):102-103
目前,媒介干扰司法独立的现象已经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药家鑫案、邓玉娇案,再到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舆论与司法的博弈不断上演。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媒介审判现象,以期给媒体的司法报道以参考,维护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6.
赵文晗 《新闻世界》2013,(9):282-283
未成年人遭性侵害案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是近年来媒体报道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本文以“海南女学生遭性侵案”为例,从媒体自身、执法机关、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媒介“二次伤害”的成因,并提出了规避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9,(5):1-1
贵州习水县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4月8日开庭。诸家媒体被告知,只有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4名记者可以进入庭审现场,但不得携带任何器材设备和纸笔。习水性侵幼女案能否得到合法审判,民众情绪能否得到抚慰,取决于案件审理能否得到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最大程度的公开。然而却只有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获得旁听许可。《中国青年报》是率先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该报记者却也未能获准入内旁听。这不仅让其他媒体记者感觉失落.也显然让公众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特性.本文以西方主流媒体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为例,依据互文性理论,揭示西方主流媒体网站在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中的语义隐舍现象.提供了一条认识西方媒体在涉藏报道中隐藏意识形态偏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郑寅 《东南传播》2014,(3):138-139
2013年,李某某强奸案、《新快报》陈永洲案、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名誉侵权案成为了传媒竞相报道的内容,而且也成为了新形势下涉法案件新闻报道研究的典型案例。2014年,我国反腐力度加大也将引来传媒更多的关注目光,此外2014年起各级法院的生效判决书将在网上公开,还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涉法案件登陆娱乐版新闻,也让传媒报道涉法案件的机会在不断增多。在新形势下,媒体如何处理好涉法案件的新闻报道又再次引发大家的思考。本文将深入探析涉法案件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各类型涉法案件的特殊原则,希望能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涉法案件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楠 《中国记者》2018,(1):60-62
本文评析了西方媒体涉恐报道的伦理困境,探讨媒体涉恐报道所应遵循的伦理底线。作者认为,媒体的涉恐报道应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秉承伸张社会道义和正义的责任与使命,既要作社会的瞭望哨,还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守望者,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伦理困境,避免混乱与争论。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的五次选举期间,《人民日报》涉台选举报道的事实细节逐渐丰富,话语从情绪化回归理性;对台湾当局及政党的评价越来越审慎。这些现象对于中国进一步加强涉台报道的启示在于:大陆媒体应当注重在不违背中央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改进涉台报道话语方式;大陆媒体应重视台湾各界民意的表达;而涉台报道时,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应更加务实地考虑引导两岸民间交往,给予媒体更大的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语言大学外媒报道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外媒报道分析系统",实时抓取国外55家主流媒体英文网站中的涉华报道,本文依据其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度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呈现如下特征: 一、关注度提升:外媒涉华报道显著增多 截至2012年12月28日,2012年度外媒涉华报道为28840条,总量比2011年度有较大提高(2011年度为24486条).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网报道,11月10日,BBC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总裁恩特威斯尔宣布辞职,他承认BBC节目《新闻之夜》此前有错误报道。此外,不久前曝光的BBC知名主持吉米.萨维尔性侵案也令其备受压力。  相似文献   

15.
任广耀  朱征洪 《今传媒》2005,(8X):30-31
1985年以来,媒体因体育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杈,被告上法庭,约有十几起,经法庭审理,几乎无一例外地均以媒体败诉告终。然而,在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球员范志毅诉上海《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杈案作出一审判决:对范志毅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这是近十几年来,因体育新闻报道引发的官司中少有的媒体胜诉的案例。法院对新闻规律的尊重是上述案例媒体胜诉的关键。体育新闻媒体和体育新闻工作者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一案例,从中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16.
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德宝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73-83,110,111
本文选取了10种国际自媒体形式,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及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近年,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引发国际自媒体关注;自媒体对中国报道框架与传统媒体相比并无明显变化,涉华经济、文化、科技往往给予正面反应,而涉华政治、环境以及民族、宗教问题多负面反应。国际自媒体涉华内容并非自创,而以转载西方国际主流媒体为主;英美发达国家基本垄断国际自媒体上涉华信息流;发达国家受众形塑自媒体涉华舆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自媒体时代的舆论领袖;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针对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中,网络信息和言论(尤其微博信息和言论)的引用率不断上升。关于这一点,笔者在《2010年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分析》一文中已经指出。(近期看到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茜倩同学的硕士论文《〈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网络信息源使用情况探析》,对这一现象做了更加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6):63-66
2014年明星吸毒、涉毒丑闻频出,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屡屡叙事失当,本文以"房祖名案""王婧案""尹相杰"案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叙事报道中不当的叙事倾向,通过对媒体叙事报道失当的心理分析,提出媒体在涉及明星丑闻时正常的叙事报道态度,从视角、框架、修辞三个方面指出媒体叙事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媒介对侦查活动效率的提高、侦查执法规范的理性监督以及刑事案件的预警防范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研究侦查人员的媒介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侦媒关系对立的原因,完善对策,是侦媒关系走向契合的重要路径. 当前侦查人员面对媒介表现对立的原因 1.一些媒体报道的失范导致侦查人员的心理排斥.个别媒体对公安侦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放大报道,不少涉警新闻有虚假性,导致了对侦查工作的错误引导,浪费了侦查资源,贻误了侦查时机;一些媒体的详细报道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信息,为其毁灭罪证、案后逃逸提供了信息支持,增加了犯罪侦查的难度和侦查的资源投入;一些媒体针对某些刑事案件进行密集性和倾向性报道,增加了侦查压力,干扰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涉华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从新闻题材、新闻信源、写作手法和媒体标识四大方面总结了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外宣报道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