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临近年末,中国青年报记者对2014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烂尾新闻"进行追访发现,随着相关新闻热点淡出人们的视线,讨论的人群散去,曾经发出的很多质疑并没有得到回应,寻找的真相也并未拨云见日,诉求的问责仍然未见结果。(《中国青年报》,2014年11月29日)"烂尾新闻"原本是业界俗称,现在看来,似乎成为一个专业的新闻术语了。这是因为,"烂尾新闻"已成为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还不是孤例。这些年,有太多媒体选择通过盘点"烂尾  相似文献   

3.
提建筑工程有烂尾工程,新闻报道也有“烂尾新闻”。所谓“烂尾新闻”是指媒体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因为种种原因,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没有持续关注,导致对连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头无尾。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商业化的媒体就一定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吗?“数字化”一贯正确吗?美国媒体人士对此提出质疑,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新闻业前途光明是谎言吗?》。  相似文献   

5.
有些新闻,特别是法治新闻,案例报道(某些案件有个破案、审案的过程),有了上文还应有下文,否则就成了“烂尾新闻”了,读者会有意见。
  比如7月11日《新民晚报》A12法治新闻版头条是《男子“持枪”坐地铁9号线》,还配了一张相当清楚的照片(网友提供),应该说是事实清楚、值得警示的一则新闻。不论他持的枪是真是假,足以引起读者注意,也确实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文中称警方“正在追查”中,很好!但事情过去了一个星期后,还不见报上有下文报道。这个持枪者究竟找到没有?他持的枪是真枪还是假枪?或是仿真枪?仍然一无下文,为何?此案难道那么难破吗?按照以往上海警方的破案能力,此案不算太难,何况文字中都言明有监控录像,而且人物照片也已上了报纸,只要再发动一下群众,应该是不难侦破的,说不定这个持枪者考虑到压力,还会投案自首呢?  相似文献   

6.
王成应 《青年记者》2009,(20):59-59
在当今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的“撒手锏”。然而,为什么有的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够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报道效果,而有的却事倍功半,效果平平?笔者以为,角度没选好是报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冰点”的警示朽木中国青年报有一个专版叫《冰点》。之所以取名《冰点》,是编者有感于一些被“冷落了的新闻话题”而开设的。被冷落了的东西还应该是“新闻”吗?成了“冰点”的东西还是“新闻”吗”?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题目。其实,准确地说,是叫做“不应冷落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建筑工程有烂尾工程,新闻报道也有烂尾新闻.所谓烂尾新闻,是指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最终对事件的发展结果却不再关注,导致对一个连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头无尾,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9.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10,(10):87-87
建筑工程有烂尾工程,新闻报道也有烂尾新闻。所谓烂尾新闻,是指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最终对事件的发展结果却不再关注,导致对一个连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头无尾,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10.
门外网络谈     
据说网络媒体这种高新技术的出现,在新闻海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互联网将摧毁传统媒体生存的基础。①这真有点“恐怖”.以致许多人惊呼:“狼来了!”自然也有勇敢者,他们提出要“与狼共舞”。我因为不知道网络的厉害,对这个“第四媒体”迟钝得很,却冒出这样一个问题:网络毫无疑问是个媒体,但它能是新闻媒体吗?它能承担一个新闻媒体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吗?专家们说网络新闻最本质的东西是它消除了新闻传者与新闻受者;它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互动,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2.
记者微博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职业身份发言?这是记者微博面临的现实困惑。记者微博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应该按照尊重记者言论自由、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这三项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标题的产生,在我脑子里“策划”了有些时日了。平时阅读本报和其他报纸,当加以对照比较时,脑海里不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报纸办得好,有的就不如人意呢?为什么有的重大宣传战役打得很漂亮,有的就不能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吗?毋庸置疑,“秘密武器”或者规律自然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宣传的整体策划。现在,关注新闻策划的人多起来了,这是可喜的。新闻策划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理应包括着若干子概念小概念。如果把新闻策划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还有若干分支,比…  相似文献   

14.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发生的现场,是各媒体记者云集的场合。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往往是“长枪短炮”林林总总,照相机“咔嚓”声此起彼伏,各媒体都在各显其能,力争把最新鲜的信息、最重要的场面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渠道传递给受众。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抢到一条重要新闻的时效之后,不应该就此打住,还应跟上后续报道;对某一新闻事件如果我们输了时效,没有抢到“第一点”,应该马上下功夫捕捉“第二落点”,以视角独特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里做新闻,不管你是在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只要手里有版面,嘴边有话筒,免不了要发议论。2002年转眼过去了,盘点一下,热点还真多,围绕热点的议论当然也很不少。我们不妨找几个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看看我们都说了些什么?看看我们的说法经得起推敲吗?A:哈利·波特热遍全国的时候,某电台播发了一篇文章批评《哈利·波特》是“教唆犯”,因为作品中的怪兽什么的“是一种与现代科学严重背离的传说”,孩子们在魔法学校,学的是“没有科学的知识”。———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位批评者的希望大概是:哈利·波特应该上伦敦市重…  相似文献   

17.
8月21日,新京报发表社论《有多少“民生新闻”经不起“翻旧账”?》:据媒体报道,最近湖北阳逻的一名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发问:武汉媒体为什么专门报道假新闻?据这位网友统计,被媒体报道过的改变新洲命运的12大工程(投资40亿元以上),有11个烂尾了,仅地铁21号线没有烂尾.据此该网友质问:记者为什么要帮助官员给百姓画饼充饥呢?  相似文献   

18.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9.
一、媒体竞争催生“新闻报料人”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和媒体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群——“新闻报料人”(又称“新闻线人”)活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他们有的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专职新闻报料人,也有的是兴趣所及,渴望表达意愿的兼职新闻报料人。对新闻报料人的争夺,甚至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事关”,彰显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对当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在媒体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