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尧 《河南教育》2014,(1):25-26
近年,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尽管只有少部分学生存在“超钱消费”现象,可是也实在令人担忧!实践证明,“超钱消费”之风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会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因此,家庭、学校与社会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客观分析“超钱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态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套用这样一句话,结果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被钱蒙住了眼睛。战争中取胜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根本没花多少钱,一样获得了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么,在求职时,钱有多重要呢?如果钱不重要,什么才最重要呢?如果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么,你的刀刃在什么地方?2006届的同学已经要离开校园了,他们花了多少钱?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消费心理误区的表现——矛盾与冲突相交织 1.猎奇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摆阔心理 学生在消费活动中常常有一种猎奇心理,他们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和新食品以及一些五光十色的玩具、小玩意、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对以前没参加过的一些商业性的促销和娱乐性活动也总想去尝试一下。学生消费具有摆阔心理,跟着名牌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跻身于“贵族学子”的行列。他们吃高级食品,喝高级饮料,穿名牌服装,戴昂贵首饰,逛精品商店,他们追逐的是豪华气派。他们中间普遍流行一套不成文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非名贵品基本不用、非畅销书基本不看、非高档店摹本不进、非名牌衣基本不穿。名牌代表着身价,再说穿上名牌使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心理,都感到特酷,年轻时不穿名牌酷一下,太对不起自己。当然,在校园里,像这样盲目追求酷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也并非风毛麟角。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学生的消费思想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心理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眼下的校园生活太丰富了,开销也大,上网要钱,逛街要钱,同学生日聚会要钱……”这是一位职高学生在面对我们的采访时说的话。那么,现在的职高生生活消费到底到了怎样的一个层次?职高生是怎么支配他们的零花钱的?哪些已经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项目?他们的消费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和误区呢?我们编辑部对杭城部分职高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揭开谁动了职高生钱袋子的面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开学消费     
《教师》2013,(27):8-8
又是一年开学季,“新生装备进万元时代”“月生活费千元起步”……连日来,高涨的大学开销被家长和学生集体吐槽。当然,大学生消费的逐年趋高,有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等“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但是,如果购物追逐高档时尚,饭局应酬毫无节制等现象普遍存在,校园里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就必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6.
张日华 《新高考》2005,(9):13-15
[热点材料] 自1998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急剧扩大,到2005年6月已经超过17000亿元,比16年前扩大了20多倍。年轻一代更是引领都市负债消费潮流的主力军。一项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从众和攀比导致奢侈品消费群体骤增,出现了大量都市“负翁”和“月光族”(收入每个月都花光)。  相似文献   

7.
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心灵的消费品。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从轰动效应淡出,是由物品消耗的人走向商品消费的人的精神历程的诗化响应,也是诗歌自身的文本自觉,因而其前景是乐观的。诗歌走出时下“危机”的出路在于:整合80年代与90年代诗歌中关于“人”的话语资源,从精神索要和物质利益两方面整体把握社会转型期人的心灵律动,从而生成以诗歌精神为主的消费精神,引荐我们抵达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小学生“我的钱我做主”的意愿日益强烈,自主消费行为越来越频繁,消费范围也不断扩大。可青少年学生毕竟身心发展不成熟,因此不合理、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时有发生,“我消费我存在”“挥霍就是气派”等错误消费观念以及冲动购物、应援偶像、打赏主播等极端消费行为屡屡登上新闻热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生高消费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学生是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千奇百怪的消费方式闯入学生的生活,如“红色消费”(生日大操办、考试庆祝)、“灰色消费”(无节制地泡网聊天、打游戏机)、“黑色消费”(赌博、吸烟、喝酒、吸毒等)等现象。但是.对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却严重滞后,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还是空白。专家分析,中小学生高消费、盲目消费、理财能力差有种种原因,但暴露出了学校理财教育的严重不足。本文通过调查,论述了学校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一些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求职花费是个老话题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升温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求职花钱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的事实。“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是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举办的2006大学生求职系列调查之一。通过这个调查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大学生求职的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本次调查自我杂志在2006年第9期发布之日起,截止6月15日,我们共回收问卷5279份。其中,男生2373人,占44.95%,女生2906人,占55.04%。从学历层次划摄影:韩萌分,本科学生4112人,占77.89%,研究生1167人,占22.11%。一、求职阶段花费普遍增加,项目繁多,侧重不同1、…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做法如下:抓好“四项”教育,强化“三小一记”的行为训练。“四项”教育:一是进行消费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把学生盲目、过度和有害的消费行为逐步扭转到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轨道上来;二是进行节俭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东西,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的目的 ,简言之,就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幸福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技能。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作交往、劳动服务、自我保护、合理消费、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生活素质。下面仅就如何引导幼儿“合理消费”谈些初浅的做法和体会。一、摸清班情 ,制订目标我们在实施“合理消费”教育前通过平时仔细观察以及发放家长问卷的途径了解到 :班内有20 %的幼儿不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约63 %的幼儿认为父母的钱是从银行里领的 ,至于银行为什么要付钱给父母他们就不清楚了 ;有51 %的幼儿存在不合理和高消费…  相似文献   

13.
暑期一过,又一轮孩子消费的“盛宴”即将“开席”。家长为孩子添置新装备,报各种培训班,你有我优,不亦乐乎,一些工薪族转眼成“月光族”。开学经济的火爆一方面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攀比等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专家指出,孩子应从小培养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研究小学生消费心理的成因,矫正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于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理性的消费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求职消费越来越高,求职经济方兴未艾,在求职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付出,因为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费用主要来自家庭,可以这样说,正是无数毕业生家庭的推动才使得求职经济一片红火。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消费,并了解父母对大学生求职消费的态度,笔者访谈了十几位2003、2004届毕业生的家长,以下是较具代表性的访谈。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炫富”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流行语中,不断上演的“炫富闹剧”,使得“炫富”的流行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通过频繁的“炫富”行为,我们所看到的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近年来急剧增长的现状。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今天的奢侈品消费已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是18-30岁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消费能力已越来越受到国外商家的关注,许多奢侈品牌已经悄悄盯上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钱包,并对他们的奢侈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进行研究。因此,探讨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现象,对促进在校大学生建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六一”快到来了,节日期间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呢?据笔者所在学校一位班主任统计,去年节日期间,她所任教班的学生人均消费超过160元,个别孩子超过800元,大把大把花钱已成为当今孩子们过节的标志。难道“六一”仅仅是孩子们吃喝玩乐的“消费节”?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节日里我们该拿点什么“奉献”给孩子们呢?对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林少栋 《文教资料》2008,(33):200-201
本文通过调查大专毕业生求职消费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大专毕业生求职费用持高的原因,探讨了降低大专生求职消费的具体措施,对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及大专学子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特别是无节制、“反生态”的消费意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与生态文明要实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消费模式进行变革。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女大学生的开学账本1.5万元是如何花出去的“这几天,学校附近的取款机的钱常常不到半天就被取空了。”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刘向记者反映。昨天上午,在文化东路的一家银行里,5台取款机前都排着二三十个学生。据了解。除了少部分人取款交学费外,其余的都是为了消费。记者了解到,济南一名新生开学没几天就花了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龙眼 《教师博览》2007,(9):16-17
在信用的基础上,美国才成了一个以内需为经济第一拉动力的消费社会,一个逼着公民自觉努力做"良民"的安定社会。欠过钱,才开始有信用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只有借记卡,只能消费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而美国人一般都是使用信用卡,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