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地球的大约46亿年历史中,病毒出现在30多亿年前生命活动的早期。相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的区区几百万年历史,病毒无疑是地球上的“原住民”。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进程中,病毒通过细胞内的寄生和基因整合,深刻地影响了物种的进化史。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发现,高达约10%的基因来源于逆转录病毒基因,显示病毒早已和人类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2.
天地生综合研究是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大科学”中“地球科学”的一部分。所谓“大科学”,是在系统论提出以后科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它改变了过去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越来越专的状况,提出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这种新思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系统综合的观点。古人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五行生克”和“阴阳二气”学说,其中包含有综合的观点。“五行”是指古代人所认为的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物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相互作用、变化衍生出世间的万物以及事物的运动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女书,是由女性创造并只在女性中流传、使用的一种神秘符号,流传地点主要在湖南江永以及道县局部地区,它用歌谣、文字等形式记载了女性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社会发现,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季羡林惊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法国女学者芭芭拉说:“女书是女人的圣经!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个角落还有一种只供妇女使用的文字。”美国著名学者哈里·诺曼也同样赞叹:“这是世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这颗星球,准确地说是“水球”,而不应称为“地球”,因为它70.8%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水是生命之源,地球的血液,在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水无可争议地扮演着主角,它  相似文献   

5.
莫克 《世界文化》2008,(9):48-50
在15、16世纪的人类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家无疑是当时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人们尊崇的。哥伦布飘洋过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绕过了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发现了印度洋和通往印度的航线;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的球体……然而,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却始终没有被找到。在这些伟大的航海家之后,欧洲人纷纷扬帆出海,去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  相似文献   

6.
鸭嘴兽、针鼹、笑翠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确定的这一届奥运会吉祥物(见图片。左起:笑翠鸟“奥利”,鸭嘴兽“悉德”及针鼹“米勒”)。这三种动物是大洋洲的特产动物,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卡通角色,是澳大利亚人民喜爱的文化动物。设计者哈顿谈到设计初衷时说:“在国际上,澳大利亚考拉和袋鼠已家喻户晓,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推出其他鲜为人知的动物。” 鸭嘴兽和外鼹是哺乳类中仅有的具有爬行动物特征、生殖和排泄由同一排泄孔出来的单孔动物。一般认为他们是自地球上有兽类以来即存在,而且一直延续下来的动物,是最原始的哺乳…  相似文献   

7.
中国之最     
1、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是中国的大熊猫。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的偏远高山上,以竹为食,属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的残留物种,有“活化石”之称,被誉为中国的“国宝”。2、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此树最早出现于16,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3、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公里,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深度在2,268米以上。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喜玛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为…  相似文献   

8.
外媒导读     
正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生物地球上很多动物由于生活条件、自然进化等原因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但或许大家都不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动物,目前还在地球生存。这种地球上最早的动物就是栉水母,栉水母只是长得像水母,但它其实是无脊椎动物。由于没有刺囊细胞,栉水母并不属于刺细胞动物。栉水母  相似文献   

9.
孙克让 《寻根》2001,(6):90-92
远古时代,在鉴和镜未发明之前,人类是以人为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为镜来梳理各自的形象。这在如今动物世界中仍然可以见到,尤其以灵长类动物为突出。在电视“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神奇的地球”节目中都有向人们展示灵长类群体生活习性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与远祖生活相类似的一些情景:比如斯里兰卡古神庙的猴群生活,它们有猴王,负责领地保卫、迁移和繁殖等重大事情。猴群中亦有类似王妃的母猴,年纪若猴王,当为猴王即位时第一  相似文献   

10.
人、动物、植物,共同构成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有活力的生物群落.现代汉语词典对“生物“一词的解释是:“自然界中由活物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活体.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生机蓬勃.生物的依赖性,和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又构成了生物的脆弱性.人与自然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环节中,如果有一个“扣“儿损环、脱落,整个地球生命群落就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这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在卫恩科的意识中.仿佛一切都是铜铸的:海洋、陆地、森林以及动物、植物和神祉……,包括他的山西“宇达”集团。“‘宇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青铜艺术铸造王国”这是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专家、中国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对“宇达”青铜艺术世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潘岳 《世界文化》2006,(11):7-8
早在100年前,全世界都流行这样一种观点:汉语是“婴儿语言”。可后来没过多久,经过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才发现:汉语其实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7000年前,汉语也有罗嗦的后辍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用英语中什么现在过去完成时那么罗嗦。(1)世界上惟一不用字母的高级语言作为今天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英语,实际上起源于埃及。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濒临灭种的动物大毛全世界过去四个世纪中已有300多种动物绝迹,现在又有1200多种动物面临绝迹的危险,以至每年将有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例如:生长在中国四川山区珍贵的大熊猫如今只有1000多只。由于供熊猫食用的竹子大量开花枯死,熊猫面临饥饿的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杯”足球赛,这个星球上最恢宏的单项体育盛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这种亲近是由于空间距离——她第一次光临亚洲,仿佛中国球迷只须向东轻轻地一跨,便可以融入其中,甚至有球迷设想,骑着自行车到韩国去看球;这种亲近更是由于心灵距离——中国足球历经44个春秋的守候,终于在神奇教练米卢的引领下进入世界足球圣殿,中国球迷终于不再是“世界杯”的局外人了。舞台——“世界杯”:我们来了!世界杯决赛圈是四年一度的人类盛典,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竞技本身,它是一个地球村的节日,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以足球的名义聚集到一起,共同促进着彼此的经济、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有人把2001年称为“中国年”,北京申奥成功,APEC会议在沪举行……,标志着中国找到了与世界交流的越来越多的机会,而中国足球队梦圆沈阳,自然也是“中国年”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几分羞涩与激动,我们登上这个舞台,聚光灯徐徐地亮起来,也许球技本身还稚嫩,但中国足球知道,应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世界杯”可以在一夜间写下一段传奇,成就一名球员,全世界所有睿智的目光聚焦于此。于是,它也成为中国球员的一个梦想,我们需要经由这里获得足球世界更多的了解,李铁、李玮峰、祁宏...  相似文献   

15.
金森 《世界文化》2005,(7):10-11
在世界航海史上,库克船长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与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这些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相比,库克船长的航海探险虽然晚了数百年,可他的发现同样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他率领他的探险队纵横太平洋,行程数十万里,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痍。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都曾经留下库克船长的足迹,至今,在大洋洲,库克船长的名字依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位置,就像当年他所驾驶的“发现”号一样,他的使命就是为了发现,他的生命就是为了发现,为了发现,他来到了太平洋,也把自己的生命最终留在了太平洋。  相似文献   

16.
过去受明程度发展的历史局限,人们无法克服地理环境对自己活动区域的限制而不能了解身外世界,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无法征服的对象。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现代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使得生活在地球上人们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而“地球大家庭”的出现,将来自不同区域的化现象集中在一起。受自然影响而形成的不同化类型差异,引起了热爱世界和平发展的人们的研究兴趣。自然选择并影响着人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人、动物、植物,共同构成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有活力的生物群落.现代汉语词典对"生物"一词的解释是:"自然界中由活物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活体.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生机蓬勃.生物的依赖性,和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又构成了生物的脆弱性.人与自然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环节中,如果有一个"扣"儿损环、脱落,整个地球生命群落就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这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一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非洲朋友是中国人民的朋友,非洲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知己。在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中非人民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确立的中非论坛这一平台,其目的正是为了增强中非人民之间的了解,加强中非合作……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是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我们都有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因此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基础。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记者:有人说,21世纪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世纪。在这个漫长世纪的开始之初,您认为中国应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孙家正:应该说,关于“21世纪是人类进行全方位交流的崭新世纪”的观点,早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说到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我认为首先应该清楚当今中国的基本态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眼中的中国,我会说,我古老的祖国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若说得再全面些,有三个词最能够概括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改革”。改革和开放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新时期中国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是改革开放才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像少年一样生机勃勃;第二,“发展”。发展早已成为中国建设的一个主题。我这里说的“发展”,除了经济外,还有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三,“稳定”。新时期的中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密不可分的。“改革”、“发展”、“稳定”,应该说是当代中国最本质的特点。由此,决定了中国对外方针的根本宗旨,即江泽民主席高度提炼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句话,就可以完整地概括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形象和中国的内政外交方针。以此为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