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伯达同志提出“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方针,是十分正确而及时的。“厚今薄古”还是“厚古薄今”不仅是历史科学研究,也是历史教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同志们,过去在教学中正视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够的,而且或多或少地有着“厚古薄今”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我们对历史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没有坚决贯彻教学为当前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服务的方针。我们有的同志讲课时,谨小慎微,只讲史实,不加分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上有的则讲,没有的则不讲,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有的同志愿意教古代史,不愿意教近代现代史,认为古代史只要掌握史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大讨论当中,笔者总在想这么一个问题:长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是研究“教”的问题多了些,而研究“学”的问题又少了些?是不是向来喜欢厚古薄今的我们,如今又厚今薄古了些,即离开民族的传统的母语教学经验远了些,而借鉴西方语文教学技术又盲目了些?如果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话,就必须研究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对本国语言文字特点的研究,可谓之学科本体研究;一是以主体论为引导,深层探讨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途径和过程,可谓之学科主体研究。学科本体研究是学科主体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学科主体研…  相似文献   

3.
西方史学界把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世界现代化过程(而苏联、中国史学界划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是为了特意突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划时代意义”),而且,把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化也纳入现代化进程之内。应该说,这个视角的基本精神,是...  相似文献   

4.
说“少”     
目前,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要重视“少而精”,但是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讲少了学生所得的知识少了,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讲少了又怎么能讲得精?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对“少”字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的缘故。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说:“我们应该把真正合乎标准的质量看得比一切统计数字更重要”。课堂教学我们讲得少,也必须讲究质量,而“精”正是一定质量的体现。讲得精并不取决于讲得多,正象质的优良并不取决于量多一样。事实上,教师讲得少些,更能保证重点;讲得精些,更能求得实效。我们常说“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轻才能有所重”,就是这个道理。少与多也是辩证地统一的。获取知识象攻打敌人一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指一指地断,更能有效地歼灭敌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其求得表面的多,不如求得真正有价值的少;而从长远的日积月累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改编这次我省改编了小学历史课本,为什么要改编呢?一、为了体现“厚今薄古”的精神。自从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上提出了厚今薄古的原则后,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和重视。我们知道,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在阐明历史发展规律,让人们掌握这个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为现在或将来的建设服务。而距离现在愈近的历史,和我们的关系愈是密切,其现实意义也愈大。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要我们好好学习“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厚今薄古。对教小学历史来说,把教学重点放在近代史,特别是现代史上,那就更有必要了。旧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中历史教科书(1991、1996、2003、2005年四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由高一年级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二年级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三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发展到高一年级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二年级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三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再发展到高一年级学习中外政治制度史、中外经济制度史,高二年级学习中外文化史。加上选修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探索历史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我校历史系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在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教研组,打破旧大纲的王朝体系,被列为一个主要的努力目标。因为不打破王朝体系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体现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不能体现中国史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从而我们也就无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贯彻“兴无灭资”、“厚今薄古”的方针,不能使历史科学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讲过,“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国家教委也曾颁发过《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意见》。因此,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委的意见,就成了当前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任务。为了明确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确定工作方针,我们对国情、国情教  相似文献   

9.
我的近代文化史研究之路■改革开放以来 ,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请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这一治学道路的 ?● 1 95 2年我毕业后留在系里 ,我就问白寿彝先生 :“留我在系里搞教学 ,让我搞哪一段呢 ?”白先生说 :“你先不要着急搞哪一段 ,你先去教中国通史。”当时我年轻 ,就和一些青年教师去教中国通史。一共五、六个人。那时候 ,教育系、中文系、美术系、音乐系都要上通史。教了两年 ,我们就分到各有关教研室。杨钊搞中国古代史 ,王桧林搞现代史 ,我就搞近代史。以后就一直教近代史 ,包括“文革”期间给工农兵学员上课 …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引进了苏联的世界史编纂体系,把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时期。其中古代史对应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两种社会形态,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分别对应于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分期的一般准则,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和更替。人们对于划分时代的具体年代,提出过一些互不相同的看法,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大伟 《今日教育》2009,(12):40-41
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蒯福棣老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讲在该讲之处;问得少些,问在该问之处。”讲得少却讲得精当,问得少却问得神妙,这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循循善诱”方面做得可谓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向我们展示了阅读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上,他并没有“少谈些主义”,只不过不讲马克思主义,而大讲改良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的实际问题,他却一个也解决不了。无独有偶。70年后,在《世界末回眸》这篇“奇文”中,作者“百般呼唤德赛两先生”,推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是“至理名言”。仔细察看一下这位作者的言行,原来他呼唤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伪科学;他也并不“少谈主义”,只是不谈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则百谈不厌,目的是以“全盘西化”“演变”中国。  相似文献   

13.
批判的继承和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去年科学规划会议上,我讲过厚今薄古的问题,引起了一些讨论。有的文章写得很好,比如郭沫若同志、范文澜同志的文章就写得很好,比我讲的要好。但是,也有人对厚今薄古这个提法作了错误的理解,在思想上有点混乱。例如,有人曾经认为提倡厚今薄古,就可以对历史遗产、文化遗产采取粗暴的态度,这就完全不符合我们原来的意思了。要不要接受历史遗产、文化遗产的问题,对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说来,是在原则上早已解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现代史是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开端的。从那以后,人类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渡。申于世界现代史本身的发展和特点,明显地显出了阶段性,因此,在由十月革命开始直到今天为止的这个历史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分期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曾进行过一些探讨,我们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牵动世界现代史全局的大问题,有必要对此继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要从小学生(甚至幼儿园)、中学生直至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是最近江泽民同志给李铁映、何东昌同志信里的话,也是这封信的主要精神。信中还指出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具体内容。江泽民同志是站在党、国家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人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抬头”。这就给学校指明了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途径,也给语文学科提出了如何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的课题。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而又敏感的基础工具学科,如何将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怎样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呢?蒯福棣老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讲在该讲之处;问得少些,问在该问之处。”讲得少却讲得精当,问得少却问得神妙,这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循循善诱方面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向我们展示了阅读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处于当前大跃进的时代,对历史学科教材的安排,必須貫彻“厚今薄古”的原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設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才能发揮历史科学应有的战斗作用。“薄古”,并不能理解为“廢古”,事实上对于古代史的研究还是必要的,問題在于把古代史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适当处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吴忠县利通一小不满足于“开几次会、讲几次话、作几次报告”,而是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首先,他们多次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向雷锋学些什么?”“讲文明礼貌是不是虚伪?”“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为人人是不是会吃亏?”等问题,明确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意义。各班级利用讲座、广播、墙报、故事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中国近代国情出发,完成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他提倡历史唯物主义,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等原则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与评论。他的治史态度与方法影响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史学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