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过去,偶尔提及电视散文,在我们头脑中闪现的不过是《荷花淀》、《荷塘月色》、《雪梦》、《雾失楼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等那么仅有的几篇。而且,对“电视散文”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其实,早在1984年前后,江苏电视台就制作并播出了屠格涅夫的《门槛》等散文名篇,只不过由于数量不多,再加上电视散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人们对它的认识、包括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它象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文艺”栏目陆续播出了一些当代散文,今年又推出了“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相似文献   

2.
我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如果自己采写的新闻背景广阔,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往往难以梳理头绪,剪裁连缀,不知从何下笔是好,阅读《笑的回忆》等散文佳作之后,使我从中汲取不少教益,在写作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起色。余非同志的散文《笑的回忆》,在《散文》月刊首次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笔者喜欢散文,对《笑的回忆》更可谓爱不释手,每隔些天总要翻出来欣赏一番,而且每次读完,掩卷品味,都感觉到它象一部电影,成功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特别是其间组接着的那一个又一个“特写镜头”,形象鲜明,意味隽永,久久地映在脑际,难以忘怀。《笑的回忆》带着满怀的深情和一脸的笑  相似文献   

3.
细读获奖通讯《是谁,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载1984年8月13日《新华日报》),就象细嚼一枚鲜橄榄,使人清香满口,余味无穷。可以说,这是一篇无论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选材写作上都耐人寻味的好散文。说它是篇散文,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读到刘白羽的名字,是在60年代初。《樱花》、《金黛莱》、《红玛瑙》、《长江三日》……喜欢散文的我,一下子被一种惊喜镇住了。尤其是《长江三日》,每一遍读下来,都有醍醐灌顶、大醉酩酊的感觉。高中的时候,它是我们的课文;大学的时候,又收入必修的现代文学教材,使我有着常饮甘醪的机会。那时,公认的散文三大家是:刘白  相似文献   

5.
对于散文要写人,有人以为不然。不是说“散文要散”吗?它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远接千古,近摄眼前,大至山海,小至虫鱼,不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敷衍成文,何必硬要去写人物呢? 是的,散文是种很自由,很灵活的文体;散文不一定非写人物不可,象巴金的《海上日出》、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日出》,都不曾写出什么人物,但没有人会说它们不是散文中的珍品。既如此,那么笔者为什么要强调散文去描写人呢?这是因为纵观当前的散文创作,写人的并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余地的散文不多,未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了事。其实,散文写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左传》就是以善于写人见长,往往着墨不多,就勾出鲜明的形象。司马迁笔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既要真实,又要艺术。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必须从认识上和写作艺术上解决问题。能不能结合呢?是肯定的回答。我国历史悠久的记传文学和记实散文就是力证。象《项羽本纪》、《苏武传》、《赤壁之战》、《醉翁亭记》、《肥水之战》、《游龙门记》、《左忠毅公逸事》等等,都是既真实,又艺术,既是记史记事,又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创怍。这是举世公认的。虽然  相似文献   

7.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32):27-27
陈丹燕推出新作《我要游过大海》 上海作家陈丹燕继2002年出版欧洲游历素列散文《木已成舟》《偶遇》后,又把三次爱尔兰之旅所创作的最新作品集结成书《我要游过大海》。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的消息枯燥无味!”广大读者对此早有议论。几番改革(?)报纸上可读性强的好消息仍不多见。但是,当我一口气读完消息《古城长沙草木葱茏引来丽鸟鸣春》(《科技晚报》1987年4月18日)后爱不释手,一读再读。它象一篇优美的散文,展现出一幅隽美的丽鸟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新华社转发了通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台、香港《大公报》、《明报》、《信报》均加以采用。它并荣获全国晚报系列“我爱中华、绿化城市”征文一等奖,全国科技报系列好新闻一等奖。它美在哪里呢? 一、内容美,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动感的主体图画。它是一则经验性消息,报道先进城市长沙的绿化,经验性消息最容易写的模式化,站在领导的角度列出一二三四。而  相似文献   

9.
任教五十年满腹洋墨水季羡林先生自谓“用血换来”、“和泪写成的”《牛棚杂忆》,最近已在北京出版发行了。这是他继《天竺心影》、《朗润集》、《人生絮语》、《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等13本散文集之后刊行的又一本散文新著。他的散文极其真实感人,朴素的文字中泛着幽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散文鉴赏文库》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继《百花散文书系》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大型散文丛书,共包括古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部分,总计600万字左右。这套丛书涵盖面广,名家佳作荟萃,卷帙恢宏,确实称得上是中国散文的一座宝库。现在《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现代卷》已经面世,颇受专家好评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作为责编之一,我想向同行们介绍一下这套数百万字大型丛书的缘起和构想。百花文艺  相似文献   

11.
如逢知音     
提 笔 ,窗外阳光入窗。我翻阅案头的报刊 ,《新闻记者》杂志跃入了我的眼帘。哦 ,她是我提高新闻业务的好帮手啊。很多的夜 ,读它的文章 ,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一扇扇新闻业务小天地。当初借来《新闻记者》时 ,我正准备评职称。为了应对所要写的论文 ,我来了个临时“恶补”。不料这一补 ,自己精神爽快地站到了这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闻学术前沿。如今我虽然已经到出版周期较长的杂志社工作 ,但难以割舍的是我的报纸情结。因将散文的笔法用之于新闻 ,是新闻领域还是散文领域 ?我时常静静地站在这两者之外观望。难忘有一天 ,读到《新闻记者》上刊登的…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江苏沐阳县贤宫乡政府鲍宜龙:我干了两年乡报道员,就订了两年《新闻与写作》。两年来,按《新闻与写作》的指点,将新闻与文学语言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我的新闻与文学写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7月份,我采写一位小青年捉鳝鱼解释了邻里间猜疑的事。我运用散文的语言和小说的叙述方法。使文章增加了厚度与情趣,被《淮阴日报》星期刊采用。今年春我又运用散文笔法、语言写了一篇《豆腐红娘》寄出后就被《农民日报》采用。  相似文献   

13.
我是《图书馆杂志》的读者。《图书馆杂志》的魅力,使我不得不个人连年化钱订阅它。我经常想着它,期盼着它。一期新刊到来,里面的文章篇篇好似一个个花朵,我就象蜜蜂在这花丛中忙碌地吸吮着我需要的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一般都有其可读性,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滕王阁序》那样容易啷啷上口的骈体,或者是感人至深象《祭十二郎文》那样的散文,读起来美不胜收,一唱三叹,可读性是很强的。但新闻报道不同,它是一种纪实的应用文体,要求简练明晰,叙事得体。因  相似文献   

15.
散文创作有广阔的天地。因为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宝藏——美的人,美的事,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思想。作者应该象地质工作者那样,去考察,去勘探;又要象辛勤的工人那样,去开掘,去冶炼,去加工。那怕是一则小品短章,作者也必须发掘出生活中的美来,并能巧妙地揭示出美的内含及其独特的相互关系,同时又必须在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我们读郭启宏的一些散文创作,在这方面就给人颇多的启示。剧作家郭启宏近两年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陆续发表了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在上海电视台《大世界》的荧屏前,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周末之夜。我喜欢《大世界》节目。据说在上海电视台最近一次观众意见调查中,有78%的观众在“你最喜欢的节目”里填上了《大世界》。《大世界》在各类节目中居于首位。它为何有这样大的吸引力? 本市读者梅悦《新闻记者》编辑部转来的梅悦同志的来信,引起了我的思索。我也是《大世界》的热心观众。3月22日,我冒昧地闯进了《大世界》一百期周末晚会的现场,面对用一百只彩色电视机点缀起来的大演播厅,耳边荡漾着“青春呀青春,象灿烂的阳光,青春呀青春,象鲜花怒放…”清亮的歌声,我精神为之一振,兴奋极了。《大世界》啊“大世界”,璀灿陆离,一派欢快景象。《大世界》轻歌曼舞,是引人瞩目的文艺百花园,青年人是它的主要观众。青年一代需要歌唱,需要欢笑,需要青春的活力。前年4月,《大世界》首台节目推出的《青春晚会》所显示  相似文献   

17.
衡量一部辞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一点说,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词条释义的准确精练、编排体例的严谨合理等方面。而实用性则主要体现在查阅便捷、检索功能完善等方面。如能达到上述指标,应该算是合格的辞书。反之,就是不合格的辞书。我认为,《中国散文大辞典》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上都达到了现代辞书的合格水平,而且还是一部学术含量较高的优质辞书。一、它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散文的大型专科辞书,既具开创意义,又具总结性质。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千年来散文创作废续不辍,散文园地里始终是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18.
议论性散文即杂文,它具有时评性、辩驳性和形象的特点。鲁迅的《文学和出汗》是议论性散文,它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艺术,反映了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评论及时,开门亮“靶”。一九二七年前后数年间,新月社的文艺批评家梁实秋,曾以资产阶级人性论,疯狂反对普罗革命文学。他先抛出《卢梭论女子教育》抹煞人的阶级性,而后又在《文学批评辨》等一系列文章中,大谈“普遍的人性是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策划《百花散文书系·古代散文丛书》时,有人看到选题计划中列有《韩非散文选集》,提出了异议。异议的主要根据,一是说《韩非子》一书不是文学著作而是法家学说著作;二是《韩非子》一书,历来被认作是“坏人心术”之作,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某些人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才将它抬高到显赫的地位。历来对《韩非子》一书的贬斥,其实大都不过是从儒家立场出发,不能说不带有门户之见。韩非的思想中虽然并非没有可  相似文献   

20.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