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以及与中国时代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就是世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在当代,这种斗争主要表现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本位确立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划分界限的过程中应注意概念的厘清、历史源流的追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谁把马克思主义传到黄石?马克思主义在黄石是怎样传播的?研究黄石现代革命史,不得不先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拙文只能提供一些不完整的资料。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同时其实就开始出现了中国化萌芽现象。这种萌芽现象既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表现为一种结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梳理这些成果,从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状况、特点与规律,其主要目的是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陈兰 《华章》2012,(12)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主要表现为: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曲折探索中误入歧途;新的辉煌,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历史命运得出的最主要启示是要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要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重视并科学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中的一些问题不能给出确切答案,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文中概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并在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方面内容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指导我们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排除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干扰;必须提高全面辩证、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反对二元对立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文章重点在于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大理论观点,批评和抵制了违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排除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干扰;必须提高全面辩证、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反对二元对立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文章重点在于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大理论观点,批评和抵制了违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规范化、制度化、学术化问题亟待解决。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内在关联,审慎对待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弱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精神、学术方法和学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意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学术精神为指引,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目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学术挑战与政治挑战,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启示来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三层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把立足点定位在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学说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到中国。在与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与交锋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大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始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最终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悖论。但是在当今中国的思想语境中 ,一切源于西方的文化思潮都必然和马克思主义发生撞击。因此 ,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诸多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言说 ,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必经领域。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的碰撞 ,源于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深入反思。因此 ,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增补  相似文献   

15.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理论思潮,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另一方面,后马克思主义又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力图通过解构,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是因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当时各种思想潮流相互碰撞、论争的结果,绝非共产党单面宣传的结果。在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以及中国是否需要阶级斗争的问题上。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但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过程的辨证统一;文章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探讨“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三大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化精神的会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尊重实践、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在层次上有本质的区别,在内容上则有惊人的相似;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关于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积极作用;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确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