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当代散文诗名家郭风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的陶醉”、“童真的视角”和“哲学的扬弃”三个重要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论析,指出“散淡”是作家的个性特征,也是他散文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象郭风作品所体现的“散谈”、“怡人而不累人”,正是散文诗所应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郭风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诗把艺术触角伸向生活与生命的深处,传达自己对故土人民生存方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深切感受;20世纪50、60年代继续对大自然和故乡的歌赞;20世纪80年代则从牧歌转向对人生的感悟与省思。他的散文诗大都有优美或柔美的意境,像是一幅幅风景画、风俗画,具有色彩美和构图美。郭风的散文诗的语言注重旋律和节奏,具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郭风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作家,他写过许多大自然题材的美丽的散文诗。 评论家汪习鳞(lin)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郭风的诗,像和暖的春风,缓缓地、徐  相似文献   

5.
赵剑平的小说恬淡隽永,意味深长,如宋代诗歌般,将哲理寓于形象之中,使感性的形象与理性的情感完美融合,作家用一双赤子眼睛审视这片黔北土地,把自己对故乡山水的挚爱化作了作品中的浓郁诗情,语言精致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具有情理与形象契合的审美因素。它的创作多半都要做出哲理的思索,抽象的理性意念都要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因此它更加讲究表现手法;同时,它又有适于运用表现手法的特点。由于散文诗属于开放系统,因此它的吸收能力极强——它不仅可以吸收散文和诗的表现手法,还可以吸收其它姐妹艺术的表现手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散文诗吸收了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也就成了散文诗自己的表现手法。由此,我们可以说,散文诗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艺术表现能力是  相似文献   

7.
郭风、何为与蔡其矫,是当今福建文坛德高望重的三老。他们分别以散文诗、散文与诗歌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享有较高的创作地位和广泛影响,并且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的<谈怕>是一篇思想蕴藉、语言朴素的哲理散文.文章不故作高论,而是从人之常情的小事"怕"入手,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以小见大,翻空出奇,从平凡之中引出深刻.文章既以丰厚的思想内涵发人深省,又以隽永的哲理情思引人遐想.整篇文章灵动鲜活,别具一番动人的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9.
郭风的儿童文学创作以散文见长,他以富于个性的审美追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构筑起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本文探讨郭风散文审美形式特征,即隽永传神的艺术画面,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反复吟咏手法的运用;吸收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做到动静、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10.
郭风,是我国当代散文领域里为数很少的长期致力于散文诗创作的作家之一.他从抗战时期就开始创作,始终在这块小小的园地中耕耘着.几十年的探索和追求,使他的散文诗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四十年代初,郭风就开始陆续在一些进步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影响并不大,但已经初步显露了作者艺术特色的端倪.即寓重大的时代精神于山水景物的描绘之中.这种特色为他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郭风散文诗风格的形成,是以其《叶笛集》的出版为标志的.从时间上说,建国后到五八年这近十年间,是他风格形成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看,其旧体诗词,包括集句诗、活剥诗、打油诗等等,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岳珂自少年时起,就喜好诗文,又因其岳飞之后的身份,而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出仕之后,曾长期任职于镇江,与汇聚于斯的辛弃疾、刘过等名家以及黄机、王迈等少年才俊都有来往;晚年居九江时,来往亦以文人居多。这些作家有的长于诗词,有的长于散文,对岳珂的创作和思想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艾青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诗产生格律,不是格律产生诗."提倡写诗要绝对自由,追求诗的散文美.他写诗最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联想、夸张、拟人化和警句等.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们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苏诗苏词的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基调上,却忽视了他透过丹青缣素所体现出来的写意风格。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强调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表现在题画诗上,便是“意从肺腑出”,有感而发;受老庄思想影响,苏轼把淡泊精神转化、寄寓于空清含蓄的水墨之中,抒发诗人的“淡泊情怀”,从而产生诗境的“淡泊之美”。  相似文献   

17.
在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讲解语言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还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郭超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新闻记者。他书写了"西藏民主改革"这段难忘的历史,他的人物通讯将焦点聚焦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反映时代主题;他以"散文化"的方式进行通讯写作,文笔清新,意境优美;他饱蘸激情,在通讯中毫不掩饰地抒怀着对这场改革的讴歌与颂扬。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归耕园田,创造了独特的诗歌意境与风格。八百年之后,南宋词人辛弃疾推崇陶渊明人格诗格,作品中大量提及陶渊明、赞美陶渊明,并引用陶诗陶文,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体认,也可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不忘国家安危的那种儒家的"担荷"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诗的王国里,情诗是较为受人注目并富有感染力的一支。金克木的情诗有一份现代的美丽,构思奇绝,将感情化为意象,使用原型模式,是真与美的统一。以其清澈流丽的品格和内在蕴藉的风度定格了少年情怀的单纯、明净,成为一种咏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