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笔     
密密麻麻的黑板,空空荡荡的头脑,再翻翻课本,只觉得它与我距离那么遥远。唉,我丢的岂止是一支笔!  相似文献   

2.
纪昀在批评《聊斋志异》的同时,强调小说要用“著书者之笔”而非“才子之笔”,直述见闻,信而有徵,粗陈梗概即可,不可随意装点。尽管其所持的小说观点,远离小说这一文体的本质,但其以追步魏晋又有所发展的创作实绩,备受文人的追捧、仿效,涌现了一批模拟之作,掀起一股《阅微草堂笔记》热,显示出六朝文笔的历史复归,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形成双峰对峙之势,在一定程度上亦推动了清代文言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毛锥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同时便产生了毛笔。中国毛笔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传承媒介和文化符号,毛笔的制作和使用影响、推动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流变。历史铭记着制笔工匠的业绩,也直面文人墨客对中国毛笔的钟情。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不了解中国毛笔,也就不了解中国书画。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而鲁迅又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本文力图从<祝福>中分析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同时为中学生作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袁枚是性灵理论的集大成者.其"性灵说"的内涵包括诗人的真情论、个性论和诗才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诗才论:笔性灵与笔性笨,天籁与人巧,学古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笔的遐思     
拿起笔我静静思索,笔下能生花。在我内心里,我一直认为最神圣的不是书,而是笔。昔日,王羲之曾飘若浮云、惊若蛟龙地奋笔疾写,写下了篇篇史诗、书法瑰宝;鲁迅以笔为剑,与黑暗厮杀;郑板桥的笔,画出了竹子清幽的神韵与坚韧的傲骨……一支笔,留下了中国古朴的文化;一支笔,记下了神州的辉煌与悲怆。回首历史,李白的一支笔,写尽了江山多娇;杜甫大笔一挥,尽道  相似文献   

7.
手中的笔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笔画二维排列的图形,汉字笔画队列具有唯一性。用汉字笔画的基本笔形作为汉字的点、撇、横、竖、折五类基本笔画的代码,提取汉字五类基本笔画的二笔画排列的特征,建立二笔码及键码的符合体系PP;配合指法,建立二笔码键盘,实现了定与码、码与键、键与指三对应,编码直观,输入简易,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以书写工具命名的“某某字”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导致了写字教育实践的偏颇.而流行已久的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三笔三体”的书写训练模式严重分散了师范生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探索师范生书写教学的有效训练模式,通过比较实验来证明“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具有高效省时的优势.“三笔一体”书写训练模式不仅适合师范生,也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它为当代逐渐恢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了一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是指国画中的线条,同时又是一幅画的骨架。用墨实为用水,一幅画中墨色用水的好坏,决定着墨色的变化。中国画笔墨语言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笔墨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的主要承载者,具有独立的生命力及审美趣味,是画家自身修养品质的体现。只有解决好了笔墨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的一支妙笔,往往会突破单打一的限制,呈现“一笔多用、多笔一用”的妙处。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探讨这种多维笔法在环境和人物描写中所潜隐着的“一击数鸣”或“数击一鸣”的匠心独运之处。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一个是"才子之笔",一个是"著书者之笔".但是两者的审美想象和理性现照之差异较为突出,<聊斋志异>用审美想象征服了读者,而<阅微草堂笔记>却因过多的理性观照稍逊风骚.从小说创作理论上探究原因.主要是二人创作的出发点不同、所持的体裁观不同、作者的审美想象与理性观照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如何变革,中国画都高不开笔与墨,无笔无墨不能称为中国画。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加之成熟的笔墨是每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小学三年级是软笔书法启蒙教育阶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从书法的特点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来看,软笔书法启蒙可从传统文化入手,可增强学生书法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进行练习,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注重引导学生练写整幅作品,反复地进行"入帖"和"出帖",不断地举一反三,逐渐习得书法技法,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书法启蒙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气韵”论自六朝谢赫提出后逐渐成为中国美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与总结性的意义。作为审美准则的品评标准同时又作为绘画创作过程的具体方法,“气韵”论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体现为“气韵”与笔、墨、势、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减笔     
减笔是一种汉字修辞格,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减少一些汉字的笔画来表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减笔可分为直接减笔和间接减笔,成字的减笔和不成字的减笔;减笔的构成条件是:被减损的汉字 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 将要减损的部件;运用减笔的心理基础是围绕被减损的汉字来展开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笔墨“,是由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的画家通过“笔墨“的运动来表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制约“.是在自觉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是一种个性在文化性的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中国画一种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要想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笔习惯,还是要从细节入手。从教师方法方式的引导,到训练学生,再到指正学生的错误,都必须要注意到。毕竟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从每一步踏实地落实。只要做到以上的细节,那么学生的用笔习惯就可以逐渐养成。  相似文献   

19.
学会珍惜     
正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一只老鼠正在垃圾桶里翻找着食物。忽然,它隐约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朋友,你是谁?"老鼠吓了一跳,结巴着问:"谁?……谁在说话?""唉,是我,一支笔。"笔叹了口气说。老鼠渐渐镇定下来,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别提了,被抛弃了,没人珍惜啊。"笔清了清喉咙,开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