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芳琴 《海外英语》2013,(15):68-69
泛读是广泛地阅读,也就是"多读"。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也是"会读"。上升到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读好"。三者中"会读"尤其重要,泛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该文将试着讨论在大学期间进行英语泛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提高泛读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材料的选择,阅读技巧指导等。  相似文献   

2.
张桂华 《甘肃教育》2014,(19):54-5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下面我就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  相似文献   

3.
整本书阅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收获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在"放眼读书立足做人"的引领下,我们一直努力通过特色"三读三共"活动的开展,引领师生多读、乐读、善读。主要从整本书阅读开展的效果和评价入手,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整本阅读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从特性、取向、方式、目标、策略的角度,探讨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的阅读理念。就特性而言,是自主、自由的阅读理念;就取向而言,是"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理念;就方式而言,是探究的阅读理念;就目标而言,是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理念;就策略而言,是启动引擎的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6.
赵艳虹 《甘肃教育》2020,(4):110-1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已被提上语文教学的重要日程。下面,笔者就从单篇精读、群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著阅读是学生"慢阅读"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中期阅读的推进尤为重要,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者、推动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设计多个"阅读小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设计有思维价值的话题,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从"会读"到"慧读",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亲近古典名著,习得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升思维能力,形成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应该做到对课文有足够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而要达到对课文领悟程度较高的水平,就必须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来实现,即所谓的"一文多读"。"一文多读"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同时也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延续与创新。一、多层次阅读所谓多层次阅读,就是随着阅读次数的提升,对于一篇文章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俗话说,"书读百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语文能力读为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大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去内化。以下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67):30-31
<正>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个观点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有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这就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A3):34-36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章多读,意思就能够清晰明了,妙处自然心领神会,运用也就得心应手了。但如何读呢?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贯彻"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一文中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否则学生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若有老师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语文主题学习可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教师教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教好了语文这门学科。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引路"趣读"、品味提高"品读"、学以致用"练读"三个方面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程中如何把阅读教学落实到深处,让学生真正会读阅读、品阅读、用阅读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63):22-23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读书"是做好"主题阅读"的必要前提。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所以,阅读量的大量增加可以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提供有效的帮助。"读好书"是做好"主题阅读"的有效保障。"多读书"固然重要,然而真正发挥书籍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读好书"就是"定海神针"了!在如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各种主题书籍、文章的获取途径已经打破了传统规律,网络、报刊、杂志、出版物等,其文化底蕴能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也值得商榷。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真正发挥"主题阅读"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提高阅读效率,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呢?对此,我对"主题阅读"做到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言学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多读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时明确读的目的,上好阅读指导课,注重阅读技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教学"读"占鳌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抒情,读中积累语言,以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教师就应该着重从阅读形式上做文章,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学生不仅爱读书,而且比较系统地掌握了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写作水平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我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应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中阅读十分重要,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本文就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