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句话说得很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它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有太多没有底线的欲望,不管在哪里生活,都很难获得真正平静。道理我们虽然都懂,但很多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仍难以摆脱"不安分"心理怪圈。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学生,课堂之外吸引他们的精彩事物越来越多,能把心全部交给课堂的学生,已越来越少.他们的眼球和他们的心大多交给了疯狂的电游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他们开始了心的"流浪".于是,教师们,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无不感叹:如今的学生啊,越来越野,越来越不好教了.但是,让学生的心回归课堂始终是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该如何呼唤学生"流浪"的心呢?笔者认为依靠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在那些每天起早贪黑埋在书堆的岁月里,安平读到三毛的文字,读到撒哈拉的故事,宛如一种逃脱,更似一剂安慰。三毛成了她的精神偶像,她渴望像她一样,四处流浪,无惧生活,像个侠女。  相似文献   

4.
今夜让心流浪踏着大街的空荡在如水的月下赤裸着灵魂暴露在每一个角落踏着大山的骨骼体触岩石和生命让灵魂进入到层层的历史之被踏上高原的脊梁体味它的凄凉清冷的月光淋着赤裸发出清醒的辉光钻进雪山的臂膀融雪在血液中流淌圣洁在前方莫把灵魂遗忘今夜让心流浪拥抱沙漠的金黄夕阳下沙漠胴体的流畅漫步干涸的古河床寻找三毛的流浪  (作者为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指导老师:姚红梅)今夜让心流浪@乔瑜$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知道"视障人群",那么你也应该试着了解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清澈的双眸、强壮的手臂、炽热的爱心、宽广的胸怀,他们将无数黑暗中的生命引向了"光明的方向".给了他们"明亮的心".他们就是"特殊教育者",是全社会都应当敬重的一个群体.在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原"天津市盲童学校",始建于1958年10月,人们习惯称其为"盲校").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实践基础是社会主动关照和流浪儿童被动回应的互动交织,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的形成机制包括:发展性保障理念培植机制,流浪儿童主体重塑机制,国家、社会、民间合作机制.而政策推进预期主要有: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规划设置、流浪儿童教育权益"代言人"建设以及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多方合作与灵活"处遇"保障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3,(3):55
近期,爱尚教育的光明老师应邀在工行合肥分行举办了家教讲座,有家长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孩子不愿意学习,老是想玩,或者说是"不思进取"。这话,引起光明老师的深思——光明老师:我们今天说说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动力是怎么来的呢?吴女士:因为有需要,所以产生动力吧。光明老师:说得好,有了需求就产生了动机,再加上有了可实现的目标,就有了实现目标的行为。因此,需求、动机  相似文献   

8.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9.
·【名作导读】齐豫在《橄榄树》中深情地歌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也深情地感叹:"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我究竟来自何方?""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故乡是一个很温馨的词语,它是可以把人心拴一辈子的地方,也是人生浮沉时的情感寄托。远方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现代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在《禅宗》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茶匠之心。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位大茶艺师,他泡茶非常好,主人一天都离不开他,主人要去京都办事就一定要把他带在身边。他说:"京都有很多浪人,我又不会武艺,被人逼住怎么办?"主人说:"没事,你也穿一身武士装,挂一把佩剑,别人就不招你了。"他就这么照猫画虎地穿戴起来,跟着主人走了。到了京都,主人去办事,他自己出去散步,在池塘边就恰好撞上一个浪人(注:浪人,意为流浪的武  相似文献   

11.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相似文献   

12.
语录     
《中国德育》2014,(13):5-5
正@王立群:改错的机会,其实是自己给的,而非他者。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正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耐心等着你改正。@田祥平: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否则人生充斥着大量的"垃圾时间"。@陈庆章:人生这条路的确不那么平坦,我们应该有全面的认识:既要憧憬光明,也要准备面对黑暗;一方面要梦想成功,一方面要准备迎接失败……若有了这样的认识,自己将来到社会上,才会真正心顺。  相似文献   

13.
近期,爱尚教育的光明老师应邀在工行合肥分行举办了家教讲座,有家长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孩子不愿意学习,老是想玩,或者说是"不思进取".这话,引起光明老师的深思—— 光明老师:我们今天说说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动力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流浪倾向 一位管理大师有个形象的比喻: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国内不少企业就有这种"流浪倾向"。它们缺乏企业战略,经营企业喜欢"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许多企业经营者,因为繁冗的 事务性工作而成为"大忙人",以至于无  相似文献   

15.
妈妈,不要总在我向往外面世界的时候搂着我,细声低语地说:"孩子,外面风很大,不要出去,听话啊!"用无尽的母爱淡漠我向往"流浪"的心.此刻我却想说,世界不是童话般美丽,但也不是您所想象的那样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16.
正调研对象简介:赵爱莲,任教于石家庄市永安街小学,2006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任教十几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先进实验教师、河北省优秀辅导员、石家庄市优秀辅导员、桥西区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荣获市级优秀班集体、桥西区优秀中队。在永安街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充满爱心、追求健康完美的班级——四(1)班"子安中队"。全班共有29名学生,都来自农村。"安心立志"的校园文化使他们的心不再流浪,温馨的班级文化给了他们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7.
流浪·前进     
白狼曾经跟我说:"把流浪当作旅行的孩子是有理想的。"我听了,心里隐隐作痛,可我嘴上还是很倔强:"不,本来就是旅行,不是流浪。"白狼没理我,甩甩尾巴投入人流之中。这城市就像一座森林,人们满脸淡漠地穿梭其中,白狼也是。  相似文献   

18.
背着一把吉他,在城市随心所欲地流浪,然后在合拍的地方与时候,或忧伤或高亢地唱上一首适合表达心情的歌……很多人的印象里,"流浪歌手"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文艺范"。这样无拘无束、独立自我的生活,从来都是藏在青春里不曾醒过的梦。更何况,还有庞龙、陈楚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这样的歌手示范,他们都曾有过流浪歌手的经历。做一名流浪歌手,是许多喜欢音乐的"文青"都想选择的一种生活,包括很多"90后"。就如一句话说的一样:"生活可以很文艺,文艺却不一定是生活。"在文艺、流浪、唱歌、生活之中,他们的真实状态,又有多少是想象的模样。"螳螂"、"何必"、"卑微"和"下辈子见",是4名"90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0.
塞·约翰逊说: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十四岁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老师当时给的题目是“什么是幸福”,我给予的定义很奇怪。我说旅行是一种幸福,骑单车去旅行更是一种幸福。其中不乏流浪的字眼,而老师给予的评语是“流浪很美,但是流浪的心很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