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静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1-12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领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基因、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是语文课程担负的重要使命之一。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课文。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应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应关联传统节日文化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样,能使学生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树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日渐淡漠 ,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 ,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如何推陈出新 ,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国家顺应民意,也给予了传统节日应有的重视,决定从2008年开始把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我们仁爱中学两年前依托课题研究,在初中社会新课程教学中开发传统节日这一教书育人资源探究举措具有的前瞻性和必要性.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蕴藏着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节庆资源,对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其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的结合点,在赋予其时代气息的同时,使之逐步成为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也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学校教育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2022年版课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教材中每个年级都安排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担负起守护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润物无声中引领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弘扬哪些方面呢?如何来弘扬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进行论述。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首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其内容上具有同一性,既一脉相承,又交融共生。优秀传统家文化体现并践行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个体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华民族精神也引导和规范着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得优秀传统家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理论重点关注记忆、认同与文化延续之间的联系。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作为传承与创新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具备实现中华文化永续传承、强化教学铸魂育人功能的独特功效。然而,在实践中,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呈现主体素养参差、内容分散零星、方法单一传统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在教学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助力培育富有中华文化气质、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时代中国人,依循教学准备、实施、反思进程,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内涵和作用,可以在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采用树立前瞻性教育理念、创设共生型课程体系、运用组合式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与开展文化性教学评价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叶波 《考试周刊》2010,(21):171-172
2005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应重视民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8,(9)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时,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艺术等,就会营造出强烈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因此,学校少先队组织正确地组织、引导队员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既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感受并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又有助于推进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校少先队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国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越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一代代的传承下进行发展延续,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习俗、历史传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能够展现出中国的特征,是我国在国际发展的重要标志。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民、社会、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灵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担负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引导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以规范社会公序良俗,确保社会实践和谐有序尤为重要。当前,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渠道之一。因此,有必要以文化传承为视角,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提升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实施教学,对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体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离不开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体育学科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该门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平台,本来就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传承传统文化,开启"儒学校园"之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音乐植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代表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依托音乐课程渗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认识,成为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