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雨     
雨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文人中有许多爱好听雨。蒋捷一辈子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老年"听雨僧庐下",听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  相似文献   

2.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宋亡隐居太湖中竹山,人称"竹山先生"。而人们认识蒋捷却多是由这首打动人心的《听雨》。这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杰出名篇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①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②断雁:失群的雁。③星星:头发花白的样子。(选自《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4.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5.
听听那冷雨     
夜来无寐,静听那细雨和风,忽而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适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却当一个人独在异乡,乍会秋雨,心头不免笼上一缕两缕淡淡的哀愁,正好衬夜的宁静,秋的萧疏。  相似文献   

6.
一、意象的并置几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意象并列展现在同一首词中,即谓之意象的并置。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词人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和亡国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词  相似文献   

7.
丁雪艳 《现代语文》2009,(11):156-157
宋末词人蒋捷的《虞美人&#183;听雨&#183;少年听雨歌楼上》可谓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台湾当代诗人、散文与此词关系密切、余光中的游子之痛与客舟中的蒋捷思恋古国中的之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正>“雨”是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意象。翻开书卷,可发现文人笔下的雨有着不同的滋味。有的抒写悲苦,如“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有的体现雅致,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有的叙说别情,如“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有的流露禅趣,如“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方岳);有的感悟人生,如“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是青年作曲家白栋梁根据南宋词人蒋捷同名宋词创作的一首近年来广为传唱的作品.本文从探讨该词的意蕴入手,研究该曲的"通感"音乐创作技法、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继而探讨该曲演唱诠释的基本构思,将该曲的美学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去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选自《宋词三百首》)  相似文献   

11.
身处易代之际的词人蒋捷一生经历坎坷,时代环境造就了他这样一个独特的文人,半世漂泊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生、命运、生活和生命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知。《虞美人·听雨》是其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曲折含蓄,意境幽深,耐人寻味。以此词为例,透过分析词作来探寻词人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赵绮艳 《现代语文》2007,(8):16-118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展现了词人自我一生的行藏出处和情感变化,典型地反映了宋末元初易代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讽喻性。其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蒙太奇手法的借用,意象化词语及象征手法的使用,情景关系与言意关系的处理等均独到高妙。  相似文献   

13.
<正>读南宋末竹山先生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感受最深的是诗人对人生与生命的高度概括与提炼,诗人将人生、生命、情感和思想浓缩在几个意象当中,使这几个意象成为了具有了凝聚力和象征性的符号,丰富而厚重,单纯而凝练。诗人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使"听雨亭"成了浓缩生命的气氛式象征。有了雨,便有了心声,外一声,里一声,反衬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加宁静的静。人被这种静控制着,一切景物都妥协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宁静。这种宁静成了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听雨是一个过程,人生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记梦词的书写反映了不同时期文人心态;在宋代,蒋捷之词堪称记梦词代表,值得关注。蒋捷记梦词在内容上,有的抒发故国之悲,有的排解乡愁之情,更有时代巨变下的悲愤之感;在风格上,蒋捷词既吸收了姜夔的柔婉,又学习了稼轩的开阔,融会南北,形成了蒋词的特色。蒋捷之所以在书写记梦词中自成一家,是因为其继承了中国记梦词的传统,更是宋元之交特殊历史文化时期文人心态使然。  相似文献   

15.
听雨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诗人们往往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满腔春愁、秋思、旅恨、闺怨,抒发难酬壮志,倾诉忧患人生,传递爱民心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雨点点打落在窗前的梧桐叶上,声声诉说着凄苦之情。  相似文献   

16.
从宋末元初的时代背景下,对蒋捷词作中充溢着的愁苦情绪加以分析,以求更好地把握以蒋捷为代表的由宋入元的一部分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听听那冷雨》进行了文本细读,论述了余光中借戴望舒的诗《雨巷》和蒋捷的词《虞美人》的意境,抒写作者“乡愁”的缠绵和疼痛源于其一颗中国心;通过“听雨”感觉的反复描述和联想,把隔海“望乡”的惆怅与茫然、辛酸与隐痛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使作品创造了隽永的抒情意境。此作的诗性还表现在运用典故、欧化句式,多用叠词等等方面,使作者“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得以实现,《听听那冷雨》是作者散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雨有味道     
清人张潮说,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有诗意的人,喜欢拿雨说事.喝点小酒,与庭前的花说会儿话,然后专程拜访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雨窗作画,笔端便染烟云.芭蕉雨粗,莲花漏续,是有鼓意.雨中山果,灯下草虫,高人胸次.杏花疏雨,杨柳轻风,欣然独往.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愿意咀嚼忧伤的人,也喜欢拿雨说事.顾城就总是陇郁,所以他说,雨水刚学会呜咽,就在台阶上跌碎.秦少游是个多情种,且听,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清照穿越到现在,一定可以演好苦情戏,你懂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蒋捷听雨的时候,像在回放旧电影: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相似文献   

19.
蒋捷是宋朝末年一位多有创作的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蒋捷的白话词数量较大,风格鲜明,独标一格,颇具独创性和艺术性。通过对蒋捷白话词的概要分析,体味其自然之趣,了解其独创性和艺术性,并结合南宋末期词的典雅化、贵族化状况,对蒋捷白话词给予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依类定品,区别高下优劣,颇有道理。对于语文教学艺术,很有启迪意义。目前,语文课上的确尚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其症结之一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境界”理论,对于解决问题,应该不无裨益。一、古代“艺术境界”的理论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可散见于文化艺术领域。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唐代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将人生分为三境界。唐代书画家张怀瓘将书画作品分为“能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