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题: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你认为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并说明你的理由。我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因为。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他们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高度统一而且十分肯定,他们认为《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就是于勒。"对呀!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们都错了。"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篇目的教学内容,一般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确定。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两处明显的环境描写,落脚点就在人物、情节上。至于情节,本文围绕于勒叔叔这一线索人物展开,通过菲力普一家子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可以简练地概括为"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因此,老师们会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作为小说的教学重点。然而,笔者认为,过于重视"小说情节是什么"而忽视"情节是如何被构思和叙述的",过于重视"概括人物形象"而忽视"人物是如何被塑造和刻画的",都是对小说教学价值的削减。小说"三要素",  相似文献   

3.
于勒是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倾轧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在小说中,于勒首先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的人物,是一条线索。于勒的命运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围绕“于勒”这条线索,作者安排了四个情节发展的过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样使文章条分缕析,一线贯之。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为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绝情唏嘘不已,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标题中的"我"是谁?多大年纪?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我"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子约瑟夫,在故事中出现的时候大约十多岁的年纪。大家似乎都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我对此不予置评,又问:你们能看出来约瑟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吗?学生再次浏览小说,有的说:约瑟夫很同  相似文献   

5.
正一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若瑟夫·达佛朗司可谓一个非常神秘、奇特的存在。于勒在浪荡、潦倒期,全家人都视他为流氓、无赖甚至贼,唯独若瑟夫称呼于勒"我的叔叔",从小到大,一直没变;当母亲叫他去付给于勒牡蛎钱时,他不经父母同意,擅自做主,给了于勒半个法郎的小  相似文献   

6.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他们的弟弟、“我的叔叔于勒”的反复无常的态度为线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文章情节曲折,构思匠心独具。小说开始先交待了“我们全家”热切盼望于勒叔叔归来的心情,这种盼望缘于于勒叔叔lO年前的一封来信,“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全家沉浸在将有好日子过的喜悦之中,并且这盼望和喜悦与日俱增,父亲甚至已经有些痴迷,“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该叫人多  相似文献   

7.
一、地点巧。"二姐"婚礼之后,"我们"家便去哲尔赛岛游玩。当"我们"的轮船在海上正"驶向远处"的时候,"父亲忽然看见"了于勒,情节由此进入高潮。可见,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的邂逅相遇,既不是在"哲尔赛岛"的英国,也不是在"哈佛尔"的法国,而是在法国与英国交界的海上,是在于勒卖牡蛎的船上。菲利普夫妇的周围是不同国籍的人们,他们在这一特定的场合目睹了于勒家族的金钱与亲情冲突的矛盾。这一地点的巧设,渲染了于勒穷困潦倒的悲凉气氛,揭露意义十分深广。   二、时机巧。首先识出于勒的是"我父亲",这是符合客观实情的,因为他与于勒…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根据这个要求,我对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有以下几点见解。一、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根据通常的说法把小说的主题概括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通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精巧构思,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  相似文献   

9.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正>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要运用到双线结构。所谓双线,就是把几件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采用一明一暗的形式,清楚地叙述出来,两件事情互为呼应,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双线结构谋篇布局的:明线为菲利普夫妇怀着迫切的心情盼望在美洲发了财的于勒回到他们的身边,好改善他们拮据的生活窘境;暗线是于勒的悲惨遭遇。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双线结构时,分开叙述的两件事,必须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碰撞交会(一般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或结尾),这样,文章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共同完成对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盼、躲。当于勒有钱时,菲利普夫妇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并不断地念叨他、赞美他;然而,当于勒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大骂于勒,并生怕于勒认出他们来,慌慌张张躲开了于勒——因为于勒成了穷光蛋,他们怕他回来拖累自己。这样,“盼”与“躲”相映成趣,使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完全暴露出来。下面,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很糟塌钱。家里将他打发到了美洲。不久,他便写信回来,说他赚了钱,希望能够赔偿给家里造成的损失。这封信,使菲利普全家深切感动,都认为于勒这个分文不值的人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接着,又写来第二封信,说他买卖很好,等发财之后便要回来,跟家里人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生动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这是运用传统的小说解读方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解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这种解读方法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解读方法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解读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较单  相似文献   

14.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是以整体教育为指导思想的阅读教学,包括文本的整体化阅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化培养、教师教学的整体化。尝试实践小说整体阅读教学,以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小说整体阅读教学中的"自学—议论—引导"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理论对中学小说教学的价值日益彰显。《我的叔叔于勒》课例运用叙事学概念进行教学,从思维的多向度和学习的深度进行了有价值的实践探索。在运用叙事学原理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师应关注教学目标制定的精确度、学习活动设计的适度、叙事学教学概念把握的尺度,以提升叙事学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两条线索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的多年经历是暗线。文中明线暗线并行。在船上见到于勒的情节,使两线交织,达到高潮。两拨悬念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菲利普一家为什么要散步?于勒是谁?于勒是什么样的人?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这一连串的问号,让读者心情迫切地急于看下文。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  相似文献   

17.
有问必答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三中的尚南慧同学来信问: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若从标题看,于勒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从人物所占篇幅看,“我”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但老师却说菲利普夫妇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为什么 ? 天津武清县第四中学的许文怀老师答:   尚南慧同学所问的是一个如何确定小说主人公的问题。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 (约瑟夫 )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活动都是在“我”的视野内发生的。于勒在小说中也是个辅助人物,菲利普夫妇前后语言行为的变化都是由于勒这一人物的贫富变化而引起的。而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参加教研组活动,听一位老师讲解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课中,老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学生很顺利地理出小说的情节结构: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对此,老师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李涛 《现代语文》2010,(10):59-59
凡读过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人,无不为小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绝妙情节所折服,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之所以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能不归功于烘托手法的运用,小说在行文时,甚至于在最小的细节安排上,都做到了烘托有致,或者说,处处铺垫,  相似文献   

20.
使用形象的图表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应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这里介绍五篇小说的图解法板书设计,希望引起老师们研究的兴趣。一、《我的叔叔于勒》——运转式结构【设计说明】《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归来前后,穷富际遇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主线,揭示了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文分两个部分,从盼于勒,到见于勒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时人们意念中的于勒是富翁。从见于勒(小说高潮)到躲于勒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时见到的是水手乞丐于勒,以见于勒为高潮,把于勒的形象做了对比,更把菲利普夫妇这一对势利小人先后不同的态度做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在富翁于勒一边画出一枚金钱式的太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突出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