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娟 《考试周刊》2012,(53):12-12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点要求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也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文言文,务求做到字字落实,但由于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即便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读懂全文,做题时只能靠猜测。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占19分,其中文言句子翻译就有10分之多,当然,其它文言文阅读题也是以翻译为基础的,可见古文翻译能力的重要。所以,要想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除了指导学生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外,语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3.
李燕飞 《广西教育》2014,(42):80-80
中职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可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把握文言常识、拓展课文文言文阅读等三方面入手,让中职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感受其中蕴涵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考题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在九年间的发展变化,分别从文言阅读文本、试题及试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经验,觉得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有效的。一、课内练兵,重在激兴启思重语感我曾经向高三语文老师讨教文言文复习方法,也听过一些高三语文老师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公开课,他们基本上是按照高考总复习的那本书,从文言实词到文言虚词再到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从筛选文言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到文言文翻译、断句,按照这个思路来安排文言文复习的内容。但是,这种复习方法带来的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文阅读及名句名篇默写在高考中的分值为30分,占整个卷面的五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认真了解题型特点及掌握备考方法,才能笑傲高考。一、古代诗文阅读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两个方面。(一)文言文阅读须掌握以下6点:1.掌握常见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这一点必须从中学语文课本出发,以本为本。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要孤立地背诵文言虚词的字典意义,而对课本知识及时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7.
韩延明 《读写月报》2022,(31):48-51
<正>众所周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在材料呈现、考查内容、命题形式等方面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充满“变数”的试题中,也有少数传统题目相对稳定,在较长的一个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就属于此类。然而,随着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炉,人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和题型也已悄悄“变脸”。在全国4套试卷中,甲卷和乙卷都没有考查已持续多年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考点,取而代之的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文言实词与文化常识兼顾,呈过渡趋势。乍一看,这只不过是一个微调,不足为奇亦不足为虑;但静下心来思考,其中颇有玄机:这一变化暗示了高考语文命题的新动向,透露出众多信息,也释放了许多信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高考的内容《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下列七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实用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读写知识和能力; 2.听说知识和能力; 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能力,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4.文学知识(涉及文学史、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文言阅读知识和能力,包括文言常识和文言文阅读知识; 6.课文涉及的古今文化常识(主要是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9.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评析矿。这类文言文往往需要学生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沙志飞 《学苑教育》2012,(24):36-36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题型虽有调整 ,但分值仍是 2 0分。严格地说 ,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也属文言文考查的范围 ,占 6分。默写的名句名言一般也出自古代诗文 ,4分 ,可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每年高考过后 ,总有不少考生反应 ,考场上面对那段课外文言文材料茫然失措 ,解题连蒙带猜 ,答案做出来后心里没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努力是可行的。一、注重课内积累 ,培养文言语感课外文言材料中一句乃至一段理解的关键就在那么一个或几个词 ,而这关键的一个或几个字词在课内课文中一般是…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识记古汉语文化常识是语文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里列举现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相关古汉语官职变用词语,供广大中学生在阅读时能更好的辨认和识记,以增加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也给高中生营造了生动的、真实的历史画卷,本应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却由于文言文的用语习惯、创作背景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导致高中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然而,文言文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文学修养能力的重要资源,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顺应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需求组织阅读教学,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最终的应试活动做好准备。本文将从借助课文范例积累丰富的文言文常识、借助课文探究引导学生汇总文言文阅读技巧、借助高考真题组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个角度分析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文言文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4.
霍盛 《现代语文》2011,(5):154-155
一、高考语文试卷文言题目的基本组成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文部分主要由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以及古诗文基础知识三部分构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中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考查,已经固化为直接将文言语句笔译成现代汉语的主观题,分值为6分(一般为两个小题)。要准确解答这两道主观性的文言文翻译题,尽量不失分或少失分,学生除要有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和较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外,还必须掌握解答文言文翻译题的方法和要领。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考试题中有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入考察,文言教学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每年的高考阅读题得分情况看,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伍。学生学了多年,还读不懂较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视文言为畏途。  相似文献   

17.
中考语文对文言诗文的考查,主要表现在文言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积累、文言诗词赏析和文言诗文阅读等几个方面,试题分布在"积累与运用"和"文言文阅读"两个板块。笔者搜集了2004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卷,根据对这些语文试题统计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也是广大师生颇难攻克的堡垒。如何提高阅读文言记叙文的能力和正确解题的技巧?笔者积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通过2001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文言文阅读段举例解说之。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阅读板块,是高考重中之重。文言文复习,易枯燥、乏味。新课标要求:“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