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曲冠楠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58-2067
经济社会发展从“规模与效率”向“价值与意义”的转向是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征。作为引导创新主体主动关注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创新范式,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 MI)之兴起体现了人文精神与哲学思考在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中的“回归”。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探索有意义创新的前因问题。研究构建了整合有意义的创新与“双元创新能力”(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IC)的交互耦合框架,认为创新意义的价值发现是探索式学习的过程,而其价值转化是利用式学习的过程。面对资源的约束与环境的挑战,企业应当发展双元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协同,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协调效率逻辑与意义逻辑,兼顾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索系统性赶超的企业创新路径,已经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议题,以"意义"为基础的企业创新战略开始获得关注。在有意义的创新范式下,研究关注企业创新战略的决策框架、认知基础与赶超路径:构建基于意义的企业决策框架并系统论述框架中各空间场域的特征与意义;探索以价值理性为核心的意义管理认知基础,提出系统化运用整合思维、反领域思维、反思思维与启发思维是企业发现与管理创新意义的关键;强调以意义为核心的认知与决策框架有利于创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实现基于范式跃迁的系统性超越。  相似文献   

3.
全面创新管理(TIM):以战略为主导的创新管理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创新管理的全面性与战略主导性等两个发展趋势,据此初步建立和论述以战略为主导的创新管理新范式——TIM的理论模式,以期进一步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创新管理理论,为企业实践全面创新管理,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构建一个分析与运作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4.
使命驱动型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的一种创新理论的重大转向,是应对社会"大挑战"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创新范式。本文对使命驱动型创新的源起、理论依据、政策逻辑与基本标准等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使命驱动型创新超越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强调创新不仅要有速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战略方向;创新不是简单修复现有的市场失灵,而是要创造新的市场;政府要主动参与和主导整个创新过程;政府应该具有创造市场的"企业家职能",特别是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公共利益的创新;政府应主动承担重大创新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设计驱动型创新聚焦基于社会文化范式演化促发产品内在意义创新的过程机理,超越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强调发挥人文和艺术对创新的驱动作用,拓展了创新主体、空间及边界。有意义的创新作为引领新时代哲学与人文精神复兴的创新范式,强调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战略意义和未来意义在内的创新意义底层逻辑,聚焦创新的正外部性构建内外部意义整合的创新框架,为设计驱动型创新理论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设计驱动型创新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底层理论逻辑,通过社会文化范式趋势识别、诠释者网络建设以及技术工艺与文化生产的融合等实现内部管理与外部协同的开放式创新,基于专有合作强化关系能力、资源能力和整合能力以提升创新绩效,在创新范式从效率导向回归响应社会需求本质的历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劲  吴庆前 《科研管理》2019,40(8):12-19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别已经逐渐地不再被视为是古今之别、旧新之别,而是类型之别。基于四个自信,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对于探寻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对于帮助吸纳了更多东方智慧的第四代管理学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即从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理念与信仰、传统组织与制度、传统器物与科技等方面分析和发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和创新价值。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引领着中国走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创新,走向“开放式全面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理念和信仰方面,中华传统的人性论和人格境界说,可以对当代西方的管理理论和领导力理论带来突破和升华;在组织与制度方面,中华传统制度模式深刻地塑造了今日中国企业独特的“家庭、军队、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发展定位,以及“效率、创新、幸福”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在器物与科技方面,中华传统器物与科技对今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乃至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许多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7.
创新体系理论经历了由1.0线性创新范式(封闭式创新)到2.0创新体系范式(开放式创新),再到3.0创新生态系统范式(嵌入/共生式创新)的转变。随着营商环境的快速变化、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全球一些领先企业(苹果、IBM、海尔等)纷纷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动态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研究前沿领域的本质和新趋势。利用Citespace对国内外2002—2019年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通过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研判了当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基于关键词共被引聚类图谱识别了国内外对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题和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未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展望。最后得出结论:(1)国内外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侧重不同。(2)国内外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细分和研究前沿不同。(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需要结合多案例开展。(4)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重视影响系统的相关能力。(5)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能力的培养与能力的实现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邓智团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38-1245
 通过对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机制的理论回顾和分析,沿着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新这一创新范式内容的变迁轨迹,将区域创新范式归纳为自选择、技术选择、产业选择和社会选择四种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对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社会形塑过程进行解读。认为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建立能否促成其区域创新范式的变革将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检验,变革强度理念的分歧会较长时间存在,使得新的创新范式在形成过程中难免遭遇障碍。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引出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关注,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9.
科技引领社会进步、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研究与政策逐步关注到创新不确定性、负外部性所引发的影响,创新范式本身的反思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与社会期望、社会价值的匹配。责任式创新作为创新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新兴范式受到关注。研究分析了责任式创新的前提条件与问题关注、概念内涵及特征,构建了由行为主体、活动、规范、情境、预测性、自省性、包容性、响应性等要素构成的责任式创新理论框架,并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例,讨论了责任式创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发展理论和政策范式的转换提出了内在要求。但是当前的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创新发展政策学。创新发展政策学以创新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创新发展现象和政策为研究对象,假设人具有有限理性,强调政策的学习过程,采用本体论方法,这些范式不同于传统发展理论和政策分析框架,因而是一种新的分析范式。创新发展政策学的成熟需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与对象,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创新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理论发展和组织条件进行回顾和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中国企业案例研究,阐述创新的生产经营过程(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是如何影响破坏性创新,以及破坏性创新的机会更多是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获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管理的启示并提出对策,为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给出管理创新的定义和概念的分析框架.以12家"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为例,运用整体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和KJ法,通过对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所得的影响要素进行综合归并,归纳出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并结合文献与理论研究和跨案例研究分析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管理创新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创新管理(TIM: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是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其实践背景是发生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该理论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包含全部技术因素和所有相关的非技术因素在内的全面创新。基于对我国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研究,提出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议企业重视人本管理,推行在提高员工创新素质基础上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将分析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及其管理和运作机制。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型文化是如何通过“全员创新”的运作机制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功地融合为一的。基于“场效应”理论,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场”概念。本研究认为正是在创新型的“文化场”和全面创新管理架构的作用下,企业才能够融合所有创新能量来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组织模式网络化、市场的服务导向和价值共创等趋势下,传统创新生态系统所嵌入的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和市场情境发生转变。现有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缺乏对研究情境全面的、系统的关注。研究以系统性评述为基础,整合应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内容分析,识别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焦点主题、理论发展、应用方法,以及由文献簇涌现的研究情境(包含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市场情境)。研究从情境视角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理论与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钢 《科研管理》2001,22(1):37-44
进入九十年代以业,伴随知识经济浪潮,组织研究再次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将组织创新研究放到微观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发展背景中,对组织创新研究的历史脉络、范式转换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的当务之急。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双轮驱动下,企业创新质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焦点。在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众多因素中,CEO职能经历丰富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融合高阶理论、管家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收集整理了2010—2017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CEO个体职能经历数据,对CEO职能经历丰富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实证检验,对CEO职能经历作用于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传导机理进行深度解析。研究结果表明:CEO职能经历丰富度与企业创新质量显著正相关;职能经历丰富度高的CEO以降低融资约束、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传导中介,推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本文拓展了创新质量的前因研究,丰富了高阶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实践,为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理论及其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西方学者在创新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和管理创新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理论体系.对这些理论进行述评,并提出这些理论对建立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透视技术创新投入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技术创新一直以来是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而哪些因素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投入决策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管理人行为三个主题对国内外哪些有关因素影响了技术创新投入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深入比较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异同点和各自的研究背景.在深入剖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当前文献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谢雅萍  陈睿君 《科研管理》2020,41(10):63-71
技术创新失败是普遍的,又是有特殊价值的,但鲜有研究探讨经历失败的创新团队如何才能继续启动创新行为,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团队技术创新失败、失败复原与连续创新行为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团队创新激情的调节作用,以62个团队共346位曾遭遇技术创新失败的团队成员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失败的次数和程度与连续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创新失败复原分为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个维度,在技术创新失败与连续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失败复原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失败者能否重启创新、取得创新成功;团队创新激情调节了创新失败复原与连续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创新团队组建与治理、创新失败管理、团队情绪管理、政策配套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遭遇失败的创新团队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归纳总结统计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小样本定律、测量误差、范围误差和混淆因果因素等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例,通过将统计组织理论应用于对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理论分析、提出新理论命题,进一步阐释统计组织理论可以为组织管理研究所带来的新理论视角和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