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与秦观、张来、晁补之一同拜学于苏轼门下,成为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他深受苏轼教诲,苏轼也很赏识他。黄庭坚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他的诗文与苏轼的诗文同样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有“苏黄”之称。然而黄庭坚一直对苏轼非常敬重,对苏轼的教诲铭心不忘。在他的家中一直悬挂苏轼的画象,直到晚  相似文献   

2.
在苏轼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诗文与他的情感生活密切相关。透过这些记载家庭生活的诗文作品,展现了苏轼敬德、怜才、识情的女性态度,以及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伤口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会更具魅力。苏轼是豪放派诗风的杰出代表,但豪放与真实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有真实的内容为基础才更能显示文学作品的豪放风格。因此,现实主义成为苏轼诗文的一大特色。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渗透在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最能引人共鸣。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北宋乃至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苏轼诗文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享受和艺术感染力,苏轼的人格和情操也给我们以美好的启迪和影响。所以,学习苏轼诗文就不能程式化、简单化。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苏轼诗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文的能力呢?笔者有一点浅陋的想法,简言之,就是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理解诗、文的激发点或关键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了说得清楚一些,特以苏轼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另以他文辅之。  相似文献   

5.
苏轼所创作的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词、文有很多,而他所创作的饮食诗文除了受到其本人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苏轼的饮食诗上承陶渊明饮食诗的艺术境界,下开北宋诗歌的新题材。本论文将苏轼的饮食诗文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分析,力图厘清苏轼本人对饮食的态度与观念。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思想很好地交融统一,进则儒教先行,退则投身佛老.学界对苏轼的禅佛交游极其诗文研究众多,但鲜少论及苏轼出川之前的少年时期禅佛因缘.本文从蜀地地域禅佛因缘与苏轼家庭禅佛因缘入手,试析述苏轼少年时期的禅佛因缘,以期通过了解苏轼与佛教结缘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李新军 《教学随笔》2008,(11):68-68
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有时也对对联。一次,苏轼想诱使佛印开荤,就请他以游湖为名,把佛印请到了一只小船上。当船撑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时,苏轼把佛印请到  相似文献   

8.
苏轼主张街谈市语皆可入诗文,故其诗文中俗语词屡见。本文辑释苏轼诗文中俗语词若干条,以助苏轼诗文的阅读和汉词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苏轼一生仕途多遄 ,是诗文创作伴随他浪迹天涯 ,奇特的宦游生涯、奇特的宦游情怀 ,正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宦海沉浮的一生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总是留下数量可观的诗文。他曾十余次途径洪泽湖地区,在该地留下的诗文据统计近百首(篇)之多。苏轼笔下的洪泽湖情韵,给洪泽湖地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1.
苏轼好用、善用比喻,使用比喻成为其诗文的显著特征.钱钟书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他(苏轼)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鲜明、贴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无不汲汲于功名,但大多历尽挫折,只能划归失败者之列,而且名气愈大,挫折愈深,同时挫折越大,成就越高,其原因令人深思。苏轼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从苏轼本人的诗文和各种文学作品对苏轼的描述来看,苏轼超脱旷达、率性无拘、蔑视功名,这种性格和态度是他仕途失败的关键所在,也是他在文坛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绘画方面,苏轼既有丰富的创作体验,又有见解精深的绘画思想。苏轼的美学思想无论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还是在当代都是非常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他对文人画理论上的建树,使文人画很快成为了一时之风尚,以苏轼为代表,推动了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开创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影响企及北宋及其以后的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苏轼贬官黄州时期创作的诗文是其灿若星河的华章中耀眼的明星,将统编教材八年级选编的苏轼这一时期的两篇诗文进行联读,可作为中学阶段苏轼诗文群文阅读的切入点。在“月下突围”主题的统摄之下,教师精心设计议题,通过对比鉴赏、整合异同、多元解读,丰富了学生对苏轼作品文体特点及精神意蕴的认识,从而达成了对黄州时期东坡精神变化轨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因曾贬官涪州,遂号涪翁。他博学多才,散文、诗、词齐工,诗与苏轼,合称“苏黄”,词与秦观,合称“秦七黄九”。书法是宋代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曾得到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赞誉,说“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苏门四学士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宋代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作为宋代大家,除了诗词文赋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宋代绘画,特别是文入画的兴起上也有着重要地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理论影响。研究苏轼的绘画理论对宋代乃至以后各代的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大有裨益。从苏轼论画诗文着手,对其绘画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久负盛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怎样评价苏轼的作品,评价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所写的诗文,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的政治目的,诬蔑苏轼是“竭力维护旧制度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诗风遒劲刚健,开"豪放派"之先河;同时,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曲折的爱情故事,也让他的诗文在豪放之外多了几分哀愁与婉约。通过对苏轼诗词和文集中关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位女性的作品进行解读与阐释,希冀展示一代文豪豁然、旷达心胸之外的婉约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