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2.
《背影》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常作为"美文学"的典型代表出现在世人的印象中。近年来,对《背影》的重新解读、评价和欣赏层出不穷,这些评论都是基于《背影》的写作风格、修辞方法、人物刻画、写作结构和艺术风格,但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以《背影》为例,探讨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4.
<正>一经典散文《背影》,近年来再次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笼罩在《背影》文本阅读教学上的"迷雾"依然不少,有些问题其实比较简单,却总感觉似乎一直被什么遮掩或阻挡,无法看准摸清。例如,有没有简明可行的办法让其主题得以清晰明确或更合理地表达出来?对于当下热闹的《背影》文本研读和教学,该在哪些地方作些反思和纠偏?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时,关于《背影》一课的讨论日益热烈,传统教学理解上的新观点层出不穷,基于不同视角下的方家之言,搅皱了《背影》教学的一潭清水。笔者任教初中多年,《背影》也曾经手多次打磨,研讨诸路高手文章,感觉有话要说。一、文本入教材与观点入课当下关于《背影》的解读堪称多元,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面向初中学生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包括《背影》在内的文本角度,需要考虑两个前置性问题:一为什么样的文  相似文献   

6.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B刊)刊发了李华平老师的长文《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该文批评韩军老师的《背影》课例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成为哲学课、美学课、生命教育课,呼唤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独有的使命。该文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2015年1月份、2月份《语文教学通讯》(B刊)与《新课程研究》共刊载了4篇批评韩军老师的文章。笔者以为,这些批评有其合  相似文献   

8.
抒情散文兼具人生经验和表达艺术两个维度的教学价值。以《月是故乡明》一课教学为例,指出要想获得抒情散文教学价值最大化,就应聚焦散文中的情感触发点、情思"线路图"和语言独特处三个突破口,从中感受散文文体特点,体悟意象蕴含的情感,发现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朱自清在文中以真挚质朴的情感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娓娓的叙事中流露出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教育思想。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朱自清散文注意缜密的构思,并且让全文的布局显得很精巧。课文《背影》开头就点明了题旨:开笔就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紧紧地围绕"背影"组织材料进行合理的布局。先从回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背影》是华文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对《背影》的解读,既要参考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又须取简择要,须从主旨把握和文体特征判定两个角度对《背影》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以往关于《背影》主旨的解读可以分为“传统家庭伦理”、“社会批判”及“文化分析”三类,作为基础教材,应取最基本的意义即“父子情深”说。虽然《背影》在散文文体的结构、选取材料、人物与环境描写、语言等方面都具典型性,可称为“经典课文”,但对《背影》文体特点的把握,既要合乎散文的共同特点,更须扣住其独特之处。如“特征(背影)描写”、“现实与回忆的时空结构”等,才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背影》“干净”“老实”却又感人至深,朱自清将自然与超然的两种心境融于朴实平常的文脉中,通过情绪、情感、情怀分层构建,将父子间的“怒”“爱”“和”对号入座安放其中,各不避讳却又整体和谐,进而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以及浓厚的伦理意蕴。为此,阐述了《背影》的自然心境及现实伦理,分析了《背影》的超然心境及理想伦理,从《背影》中得到情感教育启示,不仅为散文创作开辟了新的人本主义视角,还为当前进一步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是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一代散文大师。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历久不衰的范本。本文试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背影》《春》《绿》为例,  相似文献   

15.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平淡而又含蓄、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蛹的爱的故事,我们应借助《背影》这一文学名篇通过科学设计课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巧妙地引入多媒体手段,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一2015年发生的韩军老师与李华平老师的这场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对于端正语文教育思想,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上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兼评韩军〈背影〉课例》,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认为韩军这节课把"生命和死亡意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交代 两岸三地散文教学研讨会连续举行了五次,第五次子2013年5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有散文教学课例展示.宁波效实中学张悦老师代表大陆高中执教研究课《我读散文:以<想北平>、<听听那冷雨(节选)>为例》.鉴于课例的研究性质,会后宁波教育局教研室褚树荣老师和张悦老师围绕课例,就散文教学问题进一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乔嘉华 《文教资料》2021,(3):213-214,219
本文选取黄厚江的《背影》教学实录,运用变易理论分析其教学内容,以双重叙事视角为线索,体会作者朱自清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为回忆性散文的教学优化提供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翟娓 《语文知识》2016,(21):86-87
2012年,新语文教学代表人——北京的韩军老师在"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上了一节《背影》的研讨课。之后,围绕韩军《背影》教学的视频、实录、解说等资源,国内语文界先后开展了多轮大讨论。其中以四川师大李华平为代表的多位教授发表了一些批评文章。其实,当年韩军的《背影》教学实是教学实验,是非典型的教学课例。  相似文献   

20.
张丹志 《文教资料》2006,(7):157-158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情融于景、感人至深的散文。其中车站买橘子一段是全文的重点。两次背影,两次流泪,作者都作了细致地描绘,尤其是对遭受“祸不单行”磨难的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买橘子的情形更是描画得细致入微。对于父亲的这一举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