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方玺 《江苏教育》2010,(11):49-50
“朗读”一词由来已久,唐代李商隐《与陶进士书》:“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元代贡奎《雪晴》诗:“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还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笔者认为。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郎读教学应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的素养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央视《朗读者》的热播,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作为朗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反思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将从两个方面说一说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倡多读,也反对那种天地玄黄吼一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做法.毋庸置疑,学生的朗读离不开教师贴切的指导.一、朗读应体现读者个性一位老师教学《沁园春·雪》时,提出一个要求:“读出韵律美.”教者实际要求学生做的是“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然后依据这个节奏朗读.  相似文献   

4.
文学需要被唤醒,阅读需要被重视。作为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朗读者》的走红让人惊喜,也发人深省。《朗读者》节目走红的成因包括:一是文字经典与真情实感的深度融合;二是主持人、朗读嘉宾和制作团队的走心合作;三是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文化需求的高度观照。《朗读者》节目走红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文化经典的传承要点燃大众的情感火花;二是文化节目要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三是文化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人类传承文化、传播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央视董卿主持的一档综艺节目《朗读者》,受到人们的喜爱,激起笔者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曾让学生多次朗读不必说……一段。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8.
朗读和背誦     
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加强朗读和背诵”。为什么这样说呢?朗读背诵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又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在今天还是有用的。首先看看古人是如何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庄子·大宗师》里面议到:“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就是反复朗读和背诵。《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对古代教学语文的要求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文体试之,课最者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对《凡卡》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教者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找准基调,引导朗读《凡卡》一文蕴含五种情感基调,要读好这篇课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准这五种情感基调,然后针对不同基调进行朗读。1.课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悲伤的调子———凡卡准备写信时的担心、害怕:“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而“昏暗的神像”又给凡卡写信的环境抹上了压抑、悲伤的底色。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者应引导学生读出担心、害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内容是《乌鸦喝水》。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在理解上应该没有问题。执教者在上课时,也非常注重学生朗读。但是由于指导朗读的方法单一,所以朗读效果平平。另外,我还发现,该班学生在朗读时都有一个习惯:头摇身子也动。这让我感到困惑:难道感情朗读非得是全身皆动吗?由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目前的一年级语文课堂上,朗读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炜 《江苏高教》2008,(1):154-155
2003年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平时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外,还应保持正确的朗读状态。正确的朗读状态首先是精神状态的正确,朗读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读作品中,理解、欣赏作品,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引发自己的朗读愿望。其次是反复揣摩,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建立“内心视像”,即在朗读的准备过程中,要能够在看到文字的同时,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场景,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唤起朗读情绪。最后,在正式朗读阶段,朗读者应全身松弛,用声自如,目的是使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保…  相似文献   

12.
朗读,朗读     
正德国一项研究显示,朗诵诗歌,不但能激发人的爱心共鸣,还能让人的心率减慢,并与呼吸相协调,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使朗诵者的心脏更加健康、心情愉悦。声音是能走进心灵的,比躺在纸和屏幕上的文字,更有质感,更有爆发力,更能撼动人心。总喜欢听那些美妙的文字,那是甘露在心、沙漠见泉呀!"喜欢听,你就大声读出来。"这是《朗读者》女主人公哈娜的名言。朗读的美妙,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用文字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这句略显“激进”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张颂教授在《朗读学》中精辟地论述:“理解是基础,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文学作品就不可能化入朗读者的内心,就不可能变成朗读者自己要说的话;目的是统帅,没有目的的统帅,朗读的有声语言就会飘忽不定,甚至变成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的随意性声音;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15.
《朗读者》是优秀的综艺文化节目,它以雅俗共赏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赢得了众多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它也是教科书级的写作素材,是优质的课外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朗读者》开发成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写作素材,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本文从作文命题、选材立意、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谈对《朗读者》素材的学习与运用,对小学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经常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优劣的重要表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朗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把朗读贯穿于语文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但多媒体的出现却淡化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随着"国学"教育的升温,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  相似文献   

18.
杨广琴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89-90,94
新的《大纲》对普通话语音的规范程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更科学的要求,这一新变化对朗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大纲》的精神,提高朗读实效,普通话朗读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声调、词的轻重格式、句调节律、共鸣腔和自然流畅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央视《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有着相通之处,《朗读者》作为比较成功的电视媒体资源,给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带来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如何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