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大规模地向唐朝派出了十多批朝贡使节,前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其中,日本学问僧的入唐学习特别引人注目,其中首推比睿山天台宗开宗大师最澄和高野山真言宗开宗大师空海。他们回国后,将学到的中国佛教文化进行全面的引进、吸收和转化,促进了日本佛教的进步,同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时的佛教传播及日中日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空海(公元774——835年)是日本古代的一位学问僧。804至806年留学唐朝。一生“博览经史,殊好佛经”。在唐期间,从惠果学习密教经典,并广罗儒、释、道“三教之中经律、论疏、传记,乃至诗赋、碑铭、卜医、五明,所摄之教可以发启蒙济物者。”归国后奠定日本佛教真言宗,同时努力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晓芳 《考试周刊》2015,(52):16-18
日本空海大师来唐期间曾几次到开封大相国寺修行,拜方丈澄晖为师,学习天台宗密法,现相国寺内设有空海大师堂作为纪念。他精通汉文,创立日文字母平假名,并做《伊吕波歌》传世;他学习唐密,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在书法方面,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合称平安时代三笔。本文以空海大师曾在开封大相国寺修行为缘起,试论空海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空海是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留学僧,他深谙佛法,创建了日本的真言宗.同时,他也是日本的书道宗师,擅长篆、隶、行、草、飞各体,有日本书圣、日本的王羲之等美誉.空海在中国的时间仅为两年,在长安学有所成后,受师尊教诲准备返日.但返日之前.他坚持到浙江绍兴学习了三个月,作者认为,空海既然如此急切渴望回国,却依然坚持要在绍兴停留数月,必有其重要原因.所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试图探究空海停留绍兴的原因、绍兴之行对空海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与空海相关的绍兴史迹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晓平 《家教指南》2011,(4):105-112
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是平安时代前期撰写愿文最多的学者,保存至今的空海篇愿文,是唐代中日佛教文学交流的重要见证,是敦煌愿文的异域同构。空海大大提升了日本愿文的文学性。由于空海愿文与敦煌愿文中有些作品大体属于同时代的文献,而又有先后之分、源流之异,所以不仅空海愿文可以视为敦煌愿文的外沿资料加以参照,而且敦煌愿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可以为解决空海文学中所谓"自古未详"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圆仁法师(794-864),又称慈觉大师,是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公元838年前往中国求法,历经9年方始归国,曾写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誉为日本的玄奘。通过对圆仁法师在中国9年的经历,可以分析其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空海入唐与《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空海在福州和阎济美、马总的交往就与学有关系,可能有意识地要和当地人交往。在京城长安,空海的主要精力在寻道求法,但仍和义操等“缁素”人有过“诗赋往来”。离京之后在越州和朱千乘等人互赠诗,向越州节度使求内外书,有意寻访学类书。他访得的诗论作,后来多编入了《镜秘府论》。这说明,空海此时可能已有某种编撰意识,至少客观上为《镜秘府论》的编撰作了资料准备。  相似文献   

8.
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774一835),一生勤于著述。王利器先生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二《弘法大师所著书目》中,仅“举其大概”,所列空海的著作就达九十六种之多。 《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论诗的专著.它是空海的重要著作之一。王利器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  相似文献   

9.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代,明州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海外交通港口之一。明州港的兴盛繁荣主要源于区位因素和市场因素。明州港具有海航行程短,可近距离辐射中国近海海域的国家和地区,有便捷的内陆运河和陆路交通连接长江黄金水道,靠近南宋都城杭州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等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决定了明州港处于连接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交接点,为明州港海外交通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南宋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劲的市场拓展力,极力面向近海市场扩张,明州港因而成为南宋商品经济从内陆向海洋,从区域市场向近海市场扩张的桥头堡。可以说,是南宋商品经济向海外扩张的动力机制推动了明州港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贞观之世拓土开边,声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至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大振亦足媲美贞观,故唐代乃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皇朝。贞观、开元以后,外国人对中国的一切均冠以“唐”字相称: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字为“唐字”,称中国本土为“唐山”。这种情形至今仍无多大变化,尤以南洋及日本人更喜欢这些称谓。唐朝覆亡后,宋元年间依然如是,而到了明清,外国人士称呼中国为“唐”依旧不绝于书。公元九世纪初年,日本弘法大师撰《性灵集》卷四说:“空海自家,试看新作者,不减唐家。”这是说他自己所制的毛笔不逊于中国的毛笔,此亦为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