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社会糟粕"也迅速"增长"。在这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单纯的"语文教学"是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也是难以生存的。这样看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本文主要就课堂教学,作文辅导中如何依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谈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视角,阐述中学德育教育之重要性,分析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德育教育渗入中学语文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把握儿童心理特征,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发挥课外活动教育功能,适时、有效地渗透德育,培育"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是教学的主旋律。在最近几年里,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但也忽视了他们人格品质的形成,使学生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有很多的代课教师觉得学生品质的形成是品德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就造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却和同学们相处不到一起的场面。道德的形成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还有家长和教师的引导。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德教育已经是现如今教育事业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去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课堂去塑造学生的品质。教师的品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里,教师就应该合理地结合所教课程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启发。敬业,治学严谨和为人师表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专业精神,对学生的责任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视域下的音乐教育,是关乎学生情感、审美感受的美育。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灵不但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身心在乐声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懂得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人才培养重在德育。中学生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及生活态度,并上升至价值层面。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的就是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文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也应该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的。只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倩 《考试周刊》2011,(28):56-57
语文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文章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养成了任性、高消费的习惯。如今,在他们身上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他们有抱负,但是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念和毅力;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但往往不注意关心别人、缺乏同情;他们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不愿为美好的生活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智力发展的较快,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他们成人感确立的较早,但依赖心理很强……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40):37-38
随着教育界对学生全方面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现今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而学习成绩只是占据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则是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道德的培养。而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为促进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增加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教养,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思想,成为新时代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秀锋 《考试周刊》2014,(23):42-42
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中小学语文是主观性、思想性较强的学科,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具有主观性、思想性、层次性强等特点,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拓展课外阅读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适时地安排在导语设计、课文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分析、情境创设等不同环节中,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提高品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5.
骆翠红 《教师》2010,(30):10-1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育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进行德育教育。这两个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重新重视起来,开拓初中语文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德育教育应成为教育中的重点。中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更应该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熏陶感染,将这一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相关问题,希望为相关的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就是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把体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的特点 ,以及教材内容所含的德育因素 ,有机、自然地结合起来 ,使体育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和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紧抓体育课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体育课是开放的课堂 ,有着其固有的特点。首先 ,它主要在室外进行 ,夏天头顶烈日 ,冬天脚踏冰霜 ,同时学生的自由度较大 ,这一特点 ,为教师提供了对学生进行个人与集体 ,自由与纪律的教育 ;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