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可见在中段的语文学习中,略读课文在选文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高度重视。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略读课教学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郑婉云 《甘肃教育》2013,(22):75-75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良好范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略读课文片面理解,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上好略读课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3.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在一个专题单元中的定位、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等都区别于精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读"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自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略读课文的功能与定位,遵循自主、激趣和实践的原则,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略读课文是半独立阅读课文。在现行的课标版教材中,一般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穿插安排,有的教材版本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或拓展性阅读课文,旨在体现逐步放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遵循这样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徐光燕 《考试周刊》2011,(47):50-50
设置略读课,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教材教",以课文为载体,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把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培养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内精读走向课外自读的过渡。2011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运用"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的学习中,在自读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并不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略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略读课文,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略读课文起着完成自学过程、培养自学能力、扩展课内外阅读范围的作用。抓好略读课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自能读书”的关键。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教与学的失衡现象,有的教师重讲轻读,不肯放手,结果投入与效率不成正比。在略读课的教学中,究竟如何把握教与?..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的比重也逐渐加重。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藏戏》一课的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占据了半壁江山,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拓展,即在课前拓展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课后延伸学生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由幕前转到幕后,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所以教学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统计了略读课文在每册阅读课文总量中的比例、略读课文占每学期阅读总课时的比例,阐述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现状,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应该结合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整合有关教学策略,力求一课一得,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褚晓泓 《广西教育》2014,(25):41-41
正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17.
略读课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略读课的性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基于教材的特点以及略读教学的定位,笔者对“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中的运用展开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到整理聚焦学习问题再到研读探究解决问题,本文对略读课《青山不老》的教学流程安排展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12):39-40
略读课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观课堂,教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不清,措施不力,略读教学中"置之度外"、"若即若离"、"难以割舍"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徘徊不前。如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让略读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演练场?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举例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与教学策略,在"领会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把握‘略’的程度、注重后继学习活动的延伸"等方面为略读课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占有较大比重,略读教学也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区别精读课教学,上好略读课.本文从了解编者意图、准确制定目标、把握略读教学尺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有效运用略读课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略读教学是对以往精读教学的延伸,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略读课文是一种明显的独立阅读,新课程标准推行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将在精读模式下所学到的语文基础功底应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