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中,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其记忆力,陶冶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33):32-3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随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古诗词的篇目明显增加。但实际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却很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预设效果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就要思索"到底教什么"与"具体怎么教"等相关问题。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也来谈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在思想、内容上堪称典范。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无论从当前的语文课程目标还是从课程内容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主要锁定"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诵读"、"背诵"等目标。基本停留在强调识记的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而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技能、策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篇就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其中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这是2011版新课标一个重要的修订,而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涛声依旧",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革,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来回应新课标的修订,这就需要我们来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滕衍平 《江西教育》2012,(17):13-15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推荐了70首中华经典古诗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75首。课标中的"要求"和"推荐"体现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诵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  相似文献   

7.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还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集中体现了古代诗词的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密切相关。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7):48-49
小学语文课程旨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也要适应这个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哲学思考的新视角上,对古诗词的教材作"浅与深、薄与厚、隐与显、静与动"辩证思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哲学启蒙,让他们感受思辨的魅力,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古诗词,体验情感、体味内容。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知识的积累上,忽略了让去学生尝试体会古诗词的美感,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诗意语文"思想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以诗性为重,以意象为重,以共感为重,这样能让古诗词教学更丰富,促使学生汲取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正>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推荐了70首中华经典古诗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75首。课标中的"要求"和"推荐"体现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诵  相似文献   

11.
张泽宏  于楠方 《中国教师》2013,(Z1):205-206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代,古诗词也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明,尤其是小学阶段,其教学被边缘化,教学研究也大多止于感性的经验总结。《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且在推荐背诵的120篇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体现了对古诗词的空前重视。基于此,深化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  相似文献   

13.
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其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这就造成古诗词教学的恶性循环。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许多诗词流传千古,哺育一代代人健康成长,学习古诗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中突出强调感受鉴赏,而我们的古诗词鉴赏课堂却反复强调技巧的运用,淡忘了如何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探索发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并在其运用中让我们的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通过诗意的鉴赏激起学生的赏读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去挖掘古诗词的内涵,轻松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许梅凤 《考试周刊》2015,(48):49-50
<正>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抓住小学古诗词特点,从教材分析入手,增强教学效果的落脚点,结合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理念给我们的任务和研究方向。一、把握古诗词教学中的"导"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更多的是点拨,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1.导之以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背诵古诗词方面提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蒙童养正",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经典,对于帮助他们领悟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健康情感,产生学好祖国语文的浓厚兴趣,学好用好母语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综观一下当前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只占极小部分,学生古诗文积累远远低于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等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拓展古诗词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探讨古诗词教学资源有效拓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竹 《初中生辅导》2006,(21):33-36
2001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每册都安排10首以上的古诗词,三年共要学习70余首古诗词.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项全新任务,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