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李颖 《成才之路》2022,(3):138-14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做合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等特点,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一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觉"做",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语言是主要的教学行为,老师用语言教,教的是语言;学生用语言学,学的是语言。如果把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活动视为"做",那么课堂教学显然是凭借语言运行的"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可以让我们在审视、思考中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源——"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从以下四个角度:合理确定主题,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制定学习方案,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开展交流评价,让学生实现互助进步,对初中语文进行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7,(9)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更是展现语文独特魅力的特殊领域,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本着让学生领略语文的全部魅力和精髓的前提下,要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我们的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1):46-4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生活真正走近语文课堂,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里静静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浸润式教学需要师生在"实"与"虚"间品读,感同身受;在"疑"与"释"间再读,融会贯通;在"入"与"思"间悟读,得其精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初始体验,激发学生内在感悟的衍生,从而达到感同身受、文人合一的浸润式语文课堂境界。教学《〈呼兰河传〉节选》时,笔者采用"四式"读法开展教学,在读中引领学生素养发展。一、以身份转换式"初读"文本,突显学生的"人性"学生首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于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指导,改变课堂模式,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认为,教师教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定,学生学习的方法应根据他们做事情的方法而定。本文首先阐述“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基本特征;其次指明“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时机把握;最后论述“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堂结课要走出单调的格局,要有"嚼味"、突显"诗味"、饱含"情味",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意境、触摸文本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摒弃教师繁琐地讲解、学生单调地朗读这种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丰富语文知识,发展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最基本的。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文本的弱化和虚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标志。"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通道。本文作者首先对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状况进行审视与反思;接着具体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本内涵,领略形式之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必须与文本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整体,拓展的内容与文本的内容应有相关性和类比性。教师在教学拓展过程中要把握方向,思路合理,避免脱离文本和学生实际。因此,课堂教学外延的拓展要有所"舍",做减法。"舍"的目的是"得","减"的目的是"增"。要减少不必要的手段和不必要的环节,把文本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课堂相互融合,能够大大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容,并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融合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课堂相互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将"教学做合一"理论用到实处,意义重大。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哲学思想,探索师范院校"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统一、学与做统一、教与做统一,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将来顺利从教及其未来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教学相结合,将"做"放到中心环节,在"做"上教,指导学生在"做"上学,以此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究"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中,"做"是中心;将"教学做合一"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的突破口,理应也在一个"做"上."教学做合一"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具有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将"教学做合一"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创造性"地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而将两者整合正是最大限度培养、提高、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最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来说的内容,其主要是通过图表、图画等方式进行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主要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并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以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