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们都知道,拒绝客人进门叫作让客人"吃闭门羹(ɡēnɡ)"。那么,你知道这里的"闭门羹"到底是什么样的"羹"吗?其实,"闭门羹"一词出自唐代冯贽(zhì)的《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凤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年轻的男子纷纷慕名前来拜访,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会客前,要求  相似文献   

2.
乐奀 《甘肃教育》2014,(15):65-65
正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这还得从唐朝妓女接客的历史典故说起。"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得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2,(11):48
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闭门羹"一语最早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引得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常把登门访友,求其所助,却值铁将军把门,不得相见,未能实现初衷,叫做“吃闭门羹”。羹,一种煮成浓液的食品,在汤中以生粉着黏即成,因所加原料不同,品种很多。据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迷香洞》引《常新绿》云:宣城妓女史凤,生就一双势利眼,她把来客分成三六九等,接待的方式和态度亦各不相同,最下的一等客人,不与相见,被其拒之门外,仅让人以一碗羹草草相待了事,谓之“闭门羹”。这种羹,不问其煮得如何,即便是香濡齿颊,脍炙人口的佐餐妙品,点饥佳肴,吃的人大约只会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相似文献   

5.
正班上有个小女生,在作业本及试卷上的姓名,不断地变换,一会儿叫江婷,一会儿叫杨诗婷,好像在和老师捉迷藏。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对她说:"诗婷,如诗一样的名字,多好!你以后就叫诗婷吧!""不行!"她语气坚决。本想着,她一定会欣然接受我的建议,没成想,吃了闭门羹。"为什么不行?不就是一个名字嘛!"谈话气氛有些紧张了。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她回应我的是沉默,暗夜般的沉默。"告诉我,你究竟叫什么名字?"我调大了音量。她似乎被吓着了,泪水在眼  相似文献   

6.
闭门羹     
《中学生阅读》2007,(9):33-33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闭门羹”这么一句俗语,泛指拒绝客人进门,不与相见。  相似文献   

7.
唐代“赵州李”文学文化内涵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州李"文士群体,具有家族地域性、文学文化性,对唐代文学尤其中唐诗文风貌影响显著。以李德裕父子一门为典范,可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浓郁的文化色彩;可见李德裕平泉诗、贬谪诗独特的诗心情趣与艺术品质。"赵州李"开拓了唐代文学文化的新图景,对于彰显河北一地传统文化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和同时的高适,都以边塞诗驰名,文学史上并称"高岑".他的边塞诗<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这样儿句诗:"驿马从西来,双节火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对"喜鹊捧金印"这一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谓喜鹊传来金印也.二是认为指公侯之印,即官印.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为几时   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诗中说:"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  相似文献   

11.
1闭门羹:成语出自宋人伯托唐·冯蛰写的《云山杂记》。该书记载,宣城有个叫史风的妓女,把客人分成等第,下等的不相见,只用闭门羹接待。后来就用“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不与相见。用法举例:齐仰之先生将大门关上,让陈毅市长吃了个闭门羹!2.儿皇帝:成语出自清代民间俗语,含义并非指儿童皇帝,而是泛指投靠外国,取得统治地位的卖国贼。用法举例:袁世凯只不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儿皇帝而已。3N马脚:成语出自《元曲选·无名氏滁州某米)三》,含贬义,比喻无意中露出真相,“露”念16if,不能念成iii。用法举例:老杨同志刚到…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唐代还没有发表诗文的刊物,那么,众多的唐诗是如何“发表”的呢?据我所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寄赠。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诗人送别或思念朋友,常常以诗相赠,朋友们常把这些诗读给他人听,诗便“发表”了。如李白的《送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一:语文早读时间,年轻的班主任陆老师走到学生丽娜身旁,要看一下她的语文试卷。丽娜不同意,陆老师就问:"怎么了?"丽娜回答:"不愿意。"陆老师又说道:"不想学语文了?"学生回答:"就是不想学了。"陆老师本来是想个别指导一下丽娜的语文,结果却吃了闭门羹。陆老师便半开玩笑半责怪地说:  相似文献   

14.
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的"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但她的出身、年龄等史书中都没有记载,于是有人根据"大娘"这一称谓认为她  相似文献   

15.
出场宝宝:之之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之之妈第一幕关键词好记性、爱诵读之之虽然才4岁,念起小诗来却丝毫不含糊。她总是喜欢在外婆旁边跳来跳去,嘴里还念念有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首小诗顺顺利利地念完了。之之总喜欢自己奖励一下自己,加一句:之之真聪明。这小孩子的确是好记性,一首诗你给她念上一两遍,她就能完完整整地背下来了。第二幕关键词不服输、不认错家里来了客人,可爱的之之总是焦点。她也不怕生,总喜欢唱唱歌、跳跳舞、背背诗。一次在家里背《绝句》,从“两个黄鹂鸣翠柳……”背到“一行白鹭”的时候,之之显然是忘了,就…  相似文献   

16.
"宫怨诗"的写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唐代的"宫怨诗"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征:唐代"宫怨诗"的作者众多,在诗坛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唐代的"宫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上,唐代的"宫怨诗"具有委婉含蓄、以少总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朱庆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在一次考试前,他把自己的诗文呈给当时的大诗人张籍评阅,以求得到赏识和推荐。张籍答诗称赞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  相似文献   

18.
魅观念源远流长,在唐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魅故事,这些作品刻画的魅生动活泼。在唐代文学中以谏书和诗文最具代表,谏书所引"魑魅"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对谏阻对象、不满、敌视情绪。诗文中的"魑魅"含义丰富,是鬼、是怪、是人、更是情。  相似文献   

19.
天枢 《当代学生》2014,(20):34-35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组决赛试题杜牧的《秋夕》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A.田园B.宫怨C.边塞D.思乡【参考答案:B】特殊群体的特殊感受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特征,必然会进入文人敏感的视野,从而体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当然也包括在诗歌创作中。正如唐代边塞诗的盛行,与唐代特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