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君武(1881—1940),名和,又字贵公。广西桂林人。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青年时期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颇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马君武乃赴新加坡向康有为“请教国是”,归谋起义而末成。1902年留学日本,认识孙中山,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6年从日本归国,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逃避清政府追捕,于1907年赴德留学。武昌起义时,曾一度回国,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秋再度赴德留学。1916年秋从德归国后至1926年,主要活动于孙中山建立的历届广州革命政府中,曾任过临时革命政府的交通部长,大元帅府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  相似文献   

3.
钱玄同(1887—1939)原名师黄,字德潜。辛亥革命前曾改名夏,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原籍浙江吴兴,幼年随父生长在苏州。清光绪末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的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宣统年问归国,任浙江嘉兴中学等校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  相似文献   

4.
杨昌济 ( 1 871 -1 92 0 ,字华中 ,又名怀中 ,湖南长沙人 )是 2 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学贯中西 ,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又曾留学日本 6年 ,留学英国 3年 ,留学德国 9个月 ,对中西文化都有十分深刻的了解与研究。他终生致力于教育学、伦理学的教学实践与理论著述 ,形成了他独具特色、中西结合的教育思想与伦理思想。正如杨昌济的生前好友 ,著名学者李肖聃先生所指出 :“怀中于三十以前既已博究先儒之书 ,十余年又益求英日学者之说 ,固有得于时代之精神 ,而其心光湛然 ,力抗流俗 ,浩然有以自得于己 ,则友朋辈皆莫及也。”杨昌济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5.
<正>留学国外:李石岑、唐钺、何炳松、黄觉民李石岑是留日的,后又到德国和法国游学,可谓学贯中西。唐钺、何炳松和黄觉民都曾留学美国,何主修政治学和历史,唐、黄两位主修教育心理。唐钺(1891—1987),字擘黄,原名柏丸,福建闽侯人。191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学和哲  相似文献   

6.
<正>铃木大拙(1870—1966),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他是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思想家,也是因向西方介绍禅学而著称的世界文化名人。铃木大拙早年曾在日本担任英文教师,后来又在美、英等国工作和生活长达25年,具有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同时又曾在日本近代临济宗高僧今北洪川的指导下参禅,有过禅门开悟的亲身体验,而且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7.
著名语文教育家。浙江上虞人。字勉旃,号闷庵;1912年改字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习八股,16岁中秀才,第二年进上海中西学院,18岁入绍兴府学堂。以后,赴日留学,先在宏文书院习读,后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染织工业。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院为日籍教员当翻译,并任舍监,不久担任国文教员。五四运动时,因提倡思想自由而遭旧派攻击。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旋又回上虞,在春晖中学执教。1925年,与匡互生、朱光潜等人在上海联络胡愈之、叶圣陶等组织立达学会,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为立达学园)。1926年后,兼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开明书店《一般》(…  相似文献   

8.
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诗人冯至的诗歌作了高度的评价,很引人深思。但在介绍冯至的简历时有明显错误: 冯至(1905——)本名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曾留学德国,1921年开始写诗,回国后曾在《浅草季刊》发表作品,继与陈炜谟等创办“沉钟社”、出版《沉钟半月刊》……(黑点为引者加)  相似文献   

9.
兰岚 《儿童音乐》2010,(5):44-47
黄自,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是我国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自幼喜爱音乐,17岁开始系统地接受音乐训练,1924年留学美国,后曾游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丰富的阅历加上不懈的努力,使黄自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1929年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他放弃了可以留在美国发挥个人音乐才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1.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曾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后,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并和陈独秀一起主办了《新青年》杂志。  相似文献   

11.
一 森有礼(1847——1889)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生于鹿儿岛萨摩藩士之家。幼时喜爱武术,曾专门学习汉学。在18岁时,受鹿儿岛藩的派遣,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专攻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后又转到美国继续学习。明治维新爆发后,返回日本,受到新政府的重用,就任官职,多年从事外交工作,1875年,  相似文献   

12.
鲁迅本姓周,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这一笔名始用于1918年,他自己曾对此作了解释:其一是他的母亲姓鲁,周鲁乃同姓之国;其二,取谦逊与自励之意,表明愚鲁之人应该笨鸟先飞。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雷震案件张忠平一雷震案件是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以来最大的一次文字狱,也是继孙立人案、吴国桢案之后所发生的又一起重大的政治案件。雷震字儆寰,1897年生,浙江长兴人,1917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华革命党,1954年因与台湾当局政见不合被注销党籍。曾...  相似文献   

14.
鲁迅 本姓周,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这一笔名始用于1918年,他自己曾对此作了解释:其一是他的母亲姓鲁,周鲁乃同姓之国;其二,取谦逊与自励之意,表明愚鲁之人应该笨鸟先飞。  相似文献   

15.
萧友梅(1884—1940)原名思鹤,字雪朋,广东香山(中山)县石歧镇人。他童年时在澳门读书,后到广州时敏学堂就读。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师范附中。萧友梅在少年儿童时就喜欢音乐和唱歌,所以又转到东京音乐学校的唱歌班,读至毕业为止。他初到日本留学是自费的,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后来取得广东省官费留学生名额,他又再进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教育学,到1909年才毕业,可见他在青年时代就勤奋学习,很有上进心。  相似文献   

16.
正谁是鲁迅?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标准答案: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小学语文课本开始,我们就与他结缘。学生们更是长期口口相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学并非鲁迅一开始的梦想,老师们一般会讲,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树立起了"弃医从文"的志向。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一直是热门留学国家:北京教育广播节目主持人刘薇与日本国立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日本亚太国际交流协会董事会执行主席、总裁曾支农先生,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日本的教育状况和签证等问题,会使您对曰本留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许博渊 《教育》2011,(5):60-60
又一条令人痛心却又难以理解的新闻。4月1日,一位在日本留学的男青年在浦东机场向接机的亲娘连捅数刀,其母的胃和肝都被他捅穿,只因为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这青年高中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至今已经5年,前两年学语言,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医科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是全国建校较早的医学院校之一.其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首任院长由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戈绍龙医学博士担任。解放前.学校的校址曾因战争而数次迁徙。1940年迁至桂林后.校舍设备等有较大发展.不少医学专家和留学博士受聘到学院任教。1949年11月桂林解放.学校改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早的制针企业———冀鲁制针厂 ,是 1 93 1年由民族资本家尹致中在青岛创办的。当时 ,德国针和日本针称雄于世 ,也垄断了中国的制针市场。据说 ,日本制针技术乃窃取自德国。德国为垄断制针技术 ,曾规定在德国针厂工作的外国人 ,终生不得离厂回国。有一个日本人 ,在德国针厂学会了制针技术后。又将制针机器图纸用薄纸描绘下来 ,以蜡丸封好。吞下肚子自杀身亡 ,因为尸体运回故国是谁也不能阻挡的。待尸体一到日本。日本有关财团技术人员便按照与死者的事先约定 ,剖腹取丸 ,从而掌握了德国先进的制针技术。尹致中堪称中国制针工业的创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