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九月,笔者作为教育部组织的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培训成员,经历了为期六周的德国之行,深切感受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和人文气息。现联系工作实际结合学习体会,谈谈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众所周知,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75%以上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教育培训,自己或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获得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  相似文献   

3.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其“双元制”更独具特色,被誉为德国战后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Doubie System),其核心是徒工培训的双重职业培训制度,基本含义是私营企业与公立职业学校共同负担培训徒工的合作制度。在“双元制”下,每一个接受训练的青少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内接受培训的学徒,  相似文献   

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两地教学方式互相交叉,相辅相成,企业以满足学生实训为主,学校教育以服务企业需要为主,企业培训总学时数占2/3,学校教学时数占1/3。“双元制”培养了学生的第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能力。“双元制”是德国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山东陵县职专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陵县当地产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把农牧、机电、服装、汽修等专业做为“双元制”办学试点专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升到理论制度的层面即为“双元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高职课程的特点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德国高职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又用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德国基本法(宪法)的规定,“双元制”的一端——职业学校属于各州的高教部门管理,而“双元制”的另一端——企业则由政府负责管理。其中由教育科学部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则是企业培训的法律基础。“双元制”采用的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  相似文献   

7.
史文杰 《教育探索》2008,(8):136-137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德国实施高职高专教育中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德国的职业教育获锝成功的关键。目前德国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他们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培训工作,学校教学由学校主管,企业培训由企业全面负责。其特点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其中之一是培训成本太高。为此,德国各界都努力寻求变革出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德国这种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双元制职教体系中的协调机制,它是近年来试点并刚刚确立的一种民间协调机构———职业培训网络站,是德国为解决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培训成本过高问题而寻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协调机制产生的背景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体制。所谓“双元制”,是指对徒工的培训全过程由“双元”办学主体承担,其中首要办学主体是企业这一“元”,其…  相似文献   

9.
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十分完备 ,它分为职业初级教育阶段和职业提高阶段。职业初级教育阶段包括职业学校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双元制教育和职业专科学校教育。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一边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一边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理论及实践知识 ;职业专科学校主要提供双元制教育以外的一些非工业化生产性质的全日制职业教育。职业初级阶段结束时 ,学生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毕业资格 ,进入社会就业领域。职业提高阶段包括职业专科学校或专科学院、职业高中和专科高中 ,学习结束时学生考试合格 ,…  相似文献   

10.
陈菊珍 《职业技术》2006,(13):56-58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一种企业(通常是私立的)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以企业为培训主体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办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外,还有一些以学校为主体的全日制职业教育设施。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成效的一类学校是职业专科学校。 一、基本情况 1992年,德国职业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26万,“双元制”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为167万。这就是说职业专科学校在校生与“双元制”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为1:6。若把卫生学校计算在内,职业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5  相似文献   

12.
丹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Vocational Education&Training)①体系基本属于“德国模式”,即“双元制”,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丹麦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1.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石:三大原则双元培训原则:即交替进行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和企业的培训。双元制既是一种教学原则,也是一种组织机构原则,它对项目的教学规划提出了要求,也对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要求。双元制要求必须协调两种学习——基于学校的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在教育中体现一种一致性。弹性原则:一个体系的弹性高低与其框架结构密切相关,丹麦职业教育与培…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06,(2):16-16
双元制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相互交替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三大特点。 1985年,我校所属的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2002年校本部引进德国双  相似文献   

14.
一、德国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实行的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国家直接负责职业教育,对全国职业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包括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专科学校和技术学院等,每个地区的职业学校基本上不重复且优势互补。国家负责职业学校的建设和教师工资发放,培训企业负责学生的培训及学徒期的工资,学生全部实行义务教育,企业一般只招收合格的有技术的员工。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除了上完全中学参加高考外,近60%的学生与德国的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与企业都有权利选择是否共同签订培训协议。如果签定了培训协议,到职…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培训和全日制职业学校 双元制职业培训又称初级职业培训和徒工培训。德国职业教育虽然包括转业培训、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但主要是指双元制徒工培训。 所谓双元制徒工培训就是对已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和一部分放弃升学机会的完全中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这是德国培养技术工人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规则是与框架教学计划并行实施的,培训规则由学徒(学生)所在企业与跨行业培训中心执行,它对学徒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比框架教学计划更为重要。培训规则的实施是与职业学校的学习领域学习相协调的,学徒在企业或跨行业培训中心的每一个时段的培训都有明确目标与标准,正是有了培训规则和学习领域之间的系统化设计才保证了德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论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19世纪才开始的。“双元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普鲁士时代。现代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仿效的成功的样板。“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多达1500所,覆盖了50万家企业。“双元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都认真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巴符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也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国的一些大企业建立了独具有特色的企业办学进行职业技术内岗位培训制度。德国创造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辽宁职教所徐涵一、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在双元制中的地位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教育承担者─—具有相应培训机构的企业和职业学校,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实施的。1964年联邦德国议会把这种方式定义为“双元制”。在双无制中,企...  相似文献   

19.
德国职业教育及“双元制”发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双元制”?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私有的企业(主要方面)和国有的职业学校双方的共同协作,这种共同协作是由法律决定的。 “双元制”作为一个纽带联接着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企业的重点是实践操作训练,而职业学校的重点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基于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的迅速发展,难以做到学校与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严格的职能分工,这一点在培训大纲的形成和职业培训理论化倾向上明显地体现出来。此外,“双元制”概念的核心标志还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职责分工方面,根据法律规定,企业职教由联邦负责而职业学校教育由各联邦州负责。  相似文献   

20.
平度市职业中专分校作为全国唯一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实施“双元制”农果专业培训的农职业学校,自1991年开办之初至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需要指出,由于国情之别,以及国人对“双元制”培训模式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实施“双元制”农果专业培训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诸多问题上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①企业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双元制”办学模式的特点之一是经过“双元制”培训的学牛完成学业后,能够直接进人企业顶岗作业,无需经过企业的二:次培训,企业与学校对学生的培训,都有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