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唐至五代时期的书院来看,科举制度是促进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与科举联姻的主要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封建家族维护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及书院教育家的榜样作用等。书院与科举的联姻在促进书院发展的同时也使书院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官学,从而阉割了书院自由讲学、独立研究的办学精神,这一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从唐代江西桂岩书院和东佳书堂来看,科举是促使书院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举与家族书院联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唐后期维护家族稳定和提高家族声望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双峰一中的前身双峰书院始创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她是湘乡中十六里(今双峰县境)文化传播的中心,曾氏家族与书院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5.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闽越文化的摇篮,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宋代以来,这里便很好地保存了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元素。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文化机构,集藏书、校书、读书、治学于一体,对传播思想、繁荣文化、培育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晋商家族书院在融入人文精神、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将教育思想与书院环境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晋商家族书院的环境营造;并对今后晋商家族书院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窦克勤是河南商丘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窦氏家族四世讲学,前后长达百年,为中州罕有的教育世家.窦克勤与其父窦大任创建的朱阳书院,承接北宋应天书院之余脉,与百泉书院、嵩阳书院并称清初中州三大理学教育中心,兴盛六十余载,也属封建社会私家办学所少见.  相似文献   

10.
从唐五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的书院制度,在我国教育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依附于官学的地位、经济基础的脆弱性,科举以及政治的影响,使它最终未能在教育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直至最终消亡.书院的盛衰兴亡,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都是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1.
清代汉学与书院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现象,其规律表现为:互动的过程为从自发到自觉,互动的特点为从对峙到融合,互动的作用为从分离到并进,互动的结果为从殊途到同归。这种清代汉学与书院的互动规律对当代教育与学术的发展亦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畿辅重地河北,其书院和科举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组织机构,必然与科举这一选才机制有着极大的关联。从书院的培养目标、分布地域、山长聘任、生徒招生、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其与科举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河北书院在丧失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也为河北科举大省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教育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阵地、文化传承平台,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教育基础,并得以成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湖湘文化形成以后,两者互生共长,呈现出双赢的历史格局.历经千年互动,历经千年沉淀,石鼓书院与湖湘文化表现出诸多共通的精神特质,如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传道济民的入世情怀,自由民主、融会贯通的人文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4.
闽台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世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大陆内地的家族文化自福建传播到台湾后,台湾家族文化与福建家族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与变异情况,试图阐释同一文化区的不同地域之间同一文化类型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乾隆二十二年前,由于科举不试诗,清代诗歌教育发展有限.乾隆二十二年后,因科举考试的推动,诗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至嘉道年间,诗歌教育在全国书院教学中制度化、普及化、模式化,被时人广泛接纳.此外,乾嘉学术巨擘阮元创建的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清代后期出现的学术型的经古书院讲授经、史、词章,其中包括古近体诗.诗歌教育在这些新建的经古书院中不再处于依附科举的地位,获得了相对独立与充足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乾隆朝功令试诗以来以试律诗为核心的诗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清初统治者通过实施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文教政策,诱导广大士人跻身于科举之途,士人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储才以应科目”的官学只是作为考课机构存在,教学功能基本丧失,无法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在朝廷政策的导向下,书院发展成为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科举化成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最大合法性。可以说,清初的文教政策是导致书院科举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家族。其成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下令改书院为学堂.这一改制,标志着制度层面的传统书院的消失,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的书院传统也随之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今年是书院改制110周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11月4日-6日隆重举办了“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开拓——纪念中国书院改制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辟栏目,选取部分代表性论文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后书院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之下顺应产生,如何更好地发展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培养更具"底蕴"的现代化人才,构建更具特色的研学教育是后书院发展的重点所在.以碧溪书院为例,对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项目进行再生设计,打破历史建筑的传统视角,为更好地实现儿童研学功能,在课程方面着重从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立足社...  相似文献   

20.
沈起元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官员和理学家,为官期间,重视教育,特别是在书院教育方面卓有成就,曾先后执掌多所著名书院,尤以在娄东书院的成就最为突出。作为其书院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起元执掌娄东书院三年,是其理学思想发展与传播的一次充分实践。他为书院生徒制定的《娄东书院规条》,推动了娄东书院的发展。娄东书院后来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学府,沈起元实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