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判断一个学科的成熟与否,其史料建设的完善程度是重要标准。事实上,对史料的正视和重视是学术研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老一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一贯重视史料的保存及发掘,尽管那时候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文学史料学的概念。阿英、唐弢等无不强调史料的至关重要性,并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史料工作。现代文学史料建设的开拓者是阿英。阿英在文学史料的处理上继承了目录、版本、考证、辑佚等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它的史论特点,该课程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有特殊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规律。而初学者往往对此不太清楚,有的甚至把它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学习相混淆,在学习上常走很多弯路,为此,笔者在这里着眼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从几个特殊的角度谈几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策略,希望能突破大家使用的一般性的学习方式,使大家能“又好又快”地掌握中  相似文献   

3.
阿英长期从事图书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史料学思想:关注史料本身以及史料间的关系,主张从小事实得到大发现;确认史料工作的价值,编写了各种“文坛指掌图”,反映历史,嘉惠后学;严肃审慎,实事求是,注重史料考证和版本参校。  相似文献   

4.
史料学观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全面掌握、审视、研究史料,特别是“异质”的史料及其内部的“潜隐信息”;要求特别关注对持各方之间的“联结点”。史料学观拒绝“元叙事”。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曾经是平等的。期待“整合”之后,将有一部全景式的、真实的现代文学生态史。  相似文献   

5.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科内涵不断拓展及新的文学史观的论著不断出现,但研究中也存在外部研究的开展与文学分类的局限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学,在已经完结的20世纪的表现,给人以越来越多的思索,尤其是在世界学背景下,在诺贝尔学的感悟启迪中,我们似乎已经听到其中曾经的不和谐音调和触摸到它在本世纪初年就已经萌芽,本该以另一种崭新姿态,返近世界化学主流发展的另一种节律。但是,这种已然中断了许多年的学共同话语的状态,却实实在在地在21世纪引发了我们对之的检讨。  相似文献   

8.
现当代文学中经典作品的确认以及转换,成了现当代文学评论乃至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文学史写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文学经典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文学经典的消解除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外,还有复杂的文化因素。现当代文学史构建中文学经典的形成与消解都与人们重新发现那些当时非经典作品中的当代因素和新的审美价值有关,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处的国际文化环境、地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10.
宫立 《中文自学指导》2011,(2):19-25,29
本文以樊骏先生的长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为分析对象,从细读文本和分析文章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阐释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观,评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血与火的激烈斗争中艰难前行的江西现代文学,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与全国现代文学运动取同一步调。江西现代文坛名闻遐迩的知名作家虽不多,但却涌现了许多默默耕耘的拓荒者,他们的作品,为色彩缤纷的中国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引人注目的景观。江西现代文学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苏区文学在群众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群众化、民族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人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数十年。开拓与探寻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学史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潜存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广泛的趋势.在课程讲授方面,新媒体的介入给传统的教学行为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从“听讲”到“看讲”,大量视觉资源的引入,要求将其与文学史知识的教学合理结合.同时,新媒体的使用对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语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和促进学生专业问题意识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热”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的文学史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写出现了一个热潮.陈平原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批评了中国文学界、尤其是大学中文系对"文学史"的这种"迷思".对这种现象,他做了有趣的描述,"眼看学界及文坛上,涉及'文学史'的话题此起彼伏,有人老骥伏枥,奋不顾身,有人初生牛犊,身手矫健".而他则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他的问题是,作为一种著述体例,而不是研究对象的"文学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写的讨论持续了很久却没深入下去,根本的原因是对"过去的名家名作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前提的设定使讨论忽略了治史的根本——史料。史料的选择与使用跟史家的史观密不可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亟待史家在史料及与之相应的史观上实现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方雪梅 《华章》2007,(10):137-138
文学作品以其独特性在大学人文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情感熏陶、彰显生命意识、引导审美情趣、弘扬道德价值、发展学生个性等途径体现人文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重写文学史的缘起、应遵循的方法原则及在写作中当预防的层面等的阐述,阐明了文学史写作的终极目标虚是产生出具有审美性和个人立场的研究型的学术著作,且这种文学史的重写工作需要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宋代晁公武所编《郡斋读书志》,以文献著录及其解题形式体现出巨大的学术价值,并影响和推进了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在《郡斋读书志》所著录书中,唐五代文献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其中著录和记载了许多唐五代文学史料。这些资料至今大多已佚,通过《郡斋读书志》的解题能清楚地了解其内容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