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道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2.
重视“等效”法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计算题从题面看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有的题目若用“按部就班”法来求解往往很难做出。如果能够判断出它可以模拟成哪一种物理模型或等效成哪种模型,就会“柳暗花明”使问题变得十分简单。即要重视“等效”法的教学,现以下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张蓓 《科学教育》2008,(1):12-13
遗传探究题题目类型差异较大,呈现的形式灵活多变,提供的信息较为隐晦,让考生手足无措、思维停顿、判断失准,得分甚微。归根结底,遗传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不外乎“假设→推断→结果→结论”。因此,只要掌握了“假设—演绎”这一环节,就能推导出合理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1演绎推  相似文献   

4.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某种事实或物质成立,然后进行推理.若按假设根据题目的意思推理下去与实际或题中条件相矛盾,则假设不成立,其结果应相反;若与实际或题中条件相符合,则假设成立.下面就用此法举例浅析.  相似文献   

5.
物理计算题从题面看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有的题目若用“按部就班”法来求解往往很难做出。如果能够判断出它可以模拟成哪一种物理模型或等效成哪种模型,就会“柳暗花明”使问题变得十分简单。即要重视“等效”法的教学,现以下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无机判断题是高中的常见题型,此类试题种类较多,综合性强.其中“不另取试剂组内两两混合”型判断题又不同于框图推断题,多数是文字说明,由于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加工能力较弱,导致耗时较多,同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分率较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图表法首先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然后对图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有些题目对图表信息进行归纳后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从而架起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使问题变得更简捷、形象、赢观.  相似文献   

7.
宋克千 《学周刊C版》2011,(10):149-149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用好“擦”字可以解决电路中的很多问题.如在某些题目中,擦掉电压表.就可以减少干扰.作出正确判断;对于填表题。擦掉“O”.使电路断开的为电流表.不影响电路通断的为电压表:对于有开关合开要求的题目.擦掉断开的开关与短路的用电器.留下的就是我们要判断的电路:对于要判断开关合开条件下组成串并联电路.可以擦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再对开关通断做出判断等等。  相似文献   

8.
一道习题,也许大家都能迅速做出解答,但是得到的收获可能大不相同.有的同学得出答案后,把题目往脑后一抛,感到“万事大吉”了,结果得到的顶多还是这一道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仍然可能束手无策.有的同学解答出某一题目后,继续进行联想,把跟此题有关的各方面内容都联想到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显然,解题能力的提高就孕育在这丰富的习题变式中了.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谈谈习题的变式处理.  相似文献   

9.
考场就像战场,只不过考场的应战对象是试题.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清题目、弄清题意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认真阅题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答好题的前提.倘若不能审清题意,如将“不正确”看成“正确”,势必南辕北辙,满盘皆输.现在伴随着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信息迁移题的比例已达50%左右,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情景新,题干文字叙述多,若不能剔除无效信息,则会觉得内容杂乱,无从下手.所谓阅题,就是说拿到试卷后,先逐字逐句地看二三遍,要做到四抓:一是抓关键字词,如“不”、“最多”等;二是抓专业词语,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化学专业名词,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是物理专业名词,还有速率、DNA、水解等;三是抓其中的数据单位;四是抓题目的设问指向.前“三抓”是要删除无效信息或干扰信息,收拢有效信息;第“四抓”是要做出符合要求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道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11.
林少安 《新高考》2004,(4):22-23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常有一些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隐藏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解题思路引向歧途.如何躲开题中预设的“陷阱”.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陷阱”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整理出了解析几何题中的各种“陷阱”,同学们如果在解答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对照这些可能忽略的条件.一定可以得出更全面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数学分析中宜于用反证法证明总的原则是:对于所要论证的论题(若A则B),没有直接证明的正面根据,此时运用反证法证明,只要证明其反论题(若A则不B)的谬误即可。运用反证法证明的习题类型及规律是:1.证明“函数某个特定常数”;2.在已知极限存在或易证出极限存在的前提下,证明“极限等于零”或“极限等于某个特定常数”;3.证明有关“不存在”的题目;4.证明“至少有一点”的题目,对于题设中函数不具连续条件者,有时宜于用实数理论找点再用反证法证明为所求;5.证明集合个数为“有限个”;6.证明“函数有界性”;7.证明“最多只有”的题目;8.证明“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读了贵刊1999年第9期“如何理解洛伦兹力的做功问题”一文,受益匪浅.原文作者认为该题超纲,不宜作高考模拟题.但笔者认为此题很有训练应用价值,许多的高考复习材料中也均有此题及其变形,其题目功能可见一斑.此题之所以让学生产生洛伦兹力做功的错觉,是解法误导造成的.若理清思路,规范步骤,就可以避开“超纲”之疑.  相似文献   

14.
“假说—演绎法”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则假设正确,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判断正误、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仍得不到正确结果,此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而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顺滕摸瓜,就能迎刃而解.这些词语就被称之为“题眼”.下面就几个常见例子,说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寻找突破口.一、“题眼”对解题思路的突破学生常常会…  相似文献   

16.
离子共存题目是每年高考必考题型,多数以选择题出现,有时在第Ⅱ卷以推断题方式呈现.高三复习时若熟悉常见“离子共存”的题设条件和离子反应的一般规律(如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反应等),做好离子共存题目就变得十分容易,这样可避免在考试中痛失基本分.  相似文献   

17.
添“辅助线”解应用题几例山东东营师范鞠锡田解几问题时,有些题只需添上一二条辅助线就可以顺利求解。同样,对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如我们采用添“辅助线”的方法,对题目的条件作一些必要的假设或变更,就可找到简洁的解法。例1.甲乙两人共存款320元,甲取出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讲解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习题中,经常遇到“基团重组题”,即题目中已经给出构成有机物的各基团,写出或判断按要求构建的有机物的可能结构的题目.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是东拼西凑不得要领.其实这类题的解答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张世禄 《广东教育》2005,(12):17-18
在函数的学习中,往往遇到一些题目,条件很相似,但是对其解答的方法上却存在质的差异.若能将其对比处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下面列举几对函数的“姊妹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考电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取“可能”值题,学生见此望而生畏,不能将题中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而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致使解题思路茫然,甚至束手无策.若能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并巧用数学知识,问题往往便能迎刃而解.下面通过两道例题说明“最值法”在解这类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