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态课简言之就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平常课,常态课全面、真实地体现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每一堂常态课中真真实实地感受与学习;需要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然而常态课不是随随便便的课,常态课不是“脚踏西瓜皮”的课,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平时、关注常态、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真实感受,提高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常态课"一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者所提及.所谓"常态课",我所理解的是教师摈弃表演化的成分,用简约、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常态课一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者所提及。所谓常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是在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不仅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而且着重对每一个人科学素养、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背科学”。五年级九册第二课《沸腾》一课,大纲对教学目标是这样要求的: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沸腾是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下迅速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知道沸腾与蒸…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标》明确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科学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化学教材专家王祖浩先生认为:“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戴安邦教授指出:“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段话指出了化学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又简明地概括出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法宝.本文以一堂"二氧化碳"常态课为例,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借鉴“引导性工作单的评价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常态课中培养学生的过程性技能。研究结果表明,过程性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将原来“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大的举措。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学科名称的改变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作出相应变动 ,以便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试图对“科学”课的有效教学理念和一般策略进行探略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参考。一、“科学”的产生背景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我们的社会 ,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都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对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公正和谐、个人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在基础教育学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性课程是重要的科学教学途径,但不是全部。拓展性课程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拓展课设计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以《水力小车》为例,围绕“技术与工程”领域,按照制作—调试—分析改进—探究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将《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小学科学拓展课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溴、碘的提取》一课为例,试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衡量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问题教学”是阅读课的轴心。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对阅读课“问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审视。鉴于语文教师在公开课和常态课上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指向和教学形态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尝试将公开课与常态课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整体构建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验课用通过“分导”式教学能有效达到三维目标。1什么是“分导”式教学法所谓“分导”式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大课题分解为小课题。对有些落实课标所涉及到的中长期的种养观察活动,采取分课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14.
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避免“学科壁垒”,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以“双师型”学科融合课“蜀道难·山地的形成”为例,通过学习视角、培养目标、评价手段的融合尝试,探索常态课下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视角,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所以说,调动学困生的学习,提高这些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是落实课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课程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完成生物学科所要求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的学习中,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梅荣 《学子》2014,(6):41-42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探究发现课、单元生活探究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探究教学”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手段 ,而科学素养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探究教学”的实施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常态课是最“接地气”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实施学科教学的主要课型。深度学习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常态课下,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深度学习?文章指出现阶段常态课下高中历史深度教学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并阐明了解决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六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彭晟 《物理教师》2009,30(6):35-36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对此作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