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轲只是这场刺秦活动的幕前实施者,作为整个刺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太子燕丹既没有识人之智,也没有用人之量,更没有自知之明,整个刺秦活动固然悲壮,却更像一场闹剧。他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荆轲只是这场刺秦活动的幕前实施者,作为整个刺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太子燕丹既没有识人之智,也没有用人之量,更没有自知之明,整个刺秦活动固然悲壮,却更像一场闹剧.他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然则燕丹为何有刺秦之举,荆轲刺秦又为何失败,应当怎样评价燕丹与荆轲,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往者所论,似乎还不够深入,不够客观,甚至尚未澄清某些史实。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再作探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燕丹策划刺秦的动机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当秦昭王时,秦王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故秦王政出生在赵国。史言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4.
石鼓是史学、学和书法艺术界公认的一块价值连城的瑰宝。石鼓现存故宫博物院,是国家宝藏的重器。但是,关于它的制作时代,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说法很多,莫衷一是。本的研究结论,主张是春秋末年周景王20年所刻。这个结论是从“石鼓”本身的诗句中爬梳探索得出的。  相似文献   

5.
虚构的虚构--对电影《英雄》主题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赞成简单的批评电影《英雄》形式大于内容。我们以为:《英雄》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叙说了一个悲剧性的赵国版刺秦故事,它将史迁的传奇性刺秦故事虚构再虚构,流露出电影原创者与现今主流历史意识 ——“统一征服分裂”共谋的倾向,而不是与美国强权政治共谋。  相似文献   

6.
胡兴国 《学语文》2011,(5):39-40
荆轲刺秦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荆轲的评价,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石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盛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大儒朱熹对石鼓书院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他虽然没有亲临石鼓书院讲学,但他的《石鼓书院记》却让“石鼓有声于天下”。  相似文献   

8.
展子虔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3-F0003
展子虔,隋(约550-604年),渤海(今山东阳县)人,擅长人物、山水、车马。  相似文献   

9.
烧饼油条     
烧饼油条是我们中国人标准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份、不分阶级、不分老少,大概都欢喜食用。我生长在北平。小时候的早餐几乎永远是一套烧饼油条——不,叫油炸鬼,不叫油条。有人说,油炸鬼是油炸桧之讹,大家痛恨秦桧,所以名之为油炸桧以泄愤。  相似文献   

10.
《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要害就是一个“刺”字,全文以“刺”字为中心来安排情节和突出人物形象。作品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以“刺秦王”为线索来安排情节。一、提出矛盾——刺秦的缘由,是情节的开端;二、展开矛盾——刺秦的准备,是情节的发展;三、使矛盾达到尖锐的顶点——刺秦的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旅游组织调查显示,游山玩水旅游将被多样化的专题旅游所代替。由此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专题旅游发展前景极为乐观,潜力巨大,这为能集中体现和深刻反映中华文化的荆轲刺秦专题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在保定开发荆轲刺秦专题旅游具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离不开集中的矛盾冲突。例如荆轲的性格展示于荆轲刺秦的矛盾冲突,项羽的性格展示于鸿门宴中,林冲的性格展示于一系列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13.
电影《英雄》通过赵国刺客无名等由刺秦到放弃刺秦的转变 ,表现了他们胸怀天下、舍生取义的人生境界 ,张扬了天下和平的理想和信念。在艺术表现上 ,追求武功剑术的神韵和境界 ,追求美和美的极致 ,呈现出一种空灵、缥缈、含蓄、妙不可言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桧诗产生的时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郐国灭亡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郐国灭亡之后.二说都系猜测,尚无明确定论.通过对<桧风>四首诗的创作时代进行研究发现:<桧风>应创作于桧灭之前,但具体年代难以考证.  相似文献   

15.
《石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字。对《石鼓》的创作年代,唐宋以来历代学多有争议,然《石鼓》作于秦宣公四年当无可置疑。《石鼓》诗是《诗经》时期狩猎诗的精品,其本身也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玲华 《考试周刊》2012,(16):30-31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这篇文章时,不但要认识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讨论分析刺秦这一行动的对错,还要通过深入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懂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具备一种品质———隐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全面统计"桧"的用法,除用于木名与人名"秦桧"外",桧"字还有其他一些典型的用法".桧(huì)"词条当增加"用于音译词"的义项,如朝鲜地名"桧仓郡"、日本姓氏"桧森"等";桧"词条还当增加Kuài音,指古国名,主要见于《诗经》十五国风之"桧风",也作"郐".基于语料库视野全面考察字词的用法,进而归纳义项,能够避免义项漏收.  相似文献   

18.
石鼓书院这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这成为我国教育界、文化界和衡阳人民的一大憾事、一大损失。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重修石鼓书院不但是衡阳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而且为彰显和弘扬石鼓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9.
<正>《刺客列传》全文五千余字,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节选了其中的"荆轲刺秦王"部分,仅这一部分,司马迁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正如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荆轲刺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见仁见智。但笔者一直以为,荆轲刺秦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于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不是"杀手",燕太子丹让刺客去做杀手的事,于是处处挟持、掣肘荆轲,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010年版)收有《荆轲刺秦壬》一文,文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的“戮没”一词,教材注释为:“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它人等收为奴隶。而《汉语大词典》认为此句中的“戮没”是“杀戮”的意思。我们认为。戮没。当释为“杀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