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3):41-43
中国新闻奖是评作品的,大家很欢迎.但新闻界的优秀人物,也应该有一个奖项把他们推选出来.为了满足新闻界的这种要求,中国记协国内部提出了评选范长江新闻奖的建议,并且得到中国记协书记处和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的大力支持和批准.  相似文献   

2.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1):51-52
有了范长江新闻奖,还有必要设韬奋新闻奖吗?为什么不用“邹韬奋”的姓名而用“韬奋”笔名设奖?邹家华副总理能给用他父亲“笔名”命名的“韬奋新闻奖”题字吗?本文讲述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6):51-52
当我准备写韬奋新闻奖的纪实时,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的国庆假日.我翻看了13年前即1995年我参与编辑出版的<首届韬奋新闻奖文集>.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奖拉开了中国记协新闻评奖的序幕,随后,就该是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奖的设立和评选,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的. 开始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部分省级新闻单位内部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接着是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本系统的新闻优秀作品评选.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界的三项大奖包括“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属于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属于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它们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涵盖了整个中国新闻界,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等主办的这“三大奖”对于充分调动百万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强大的新闻队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一样的思维、风一样的语言、风一样的脚步。和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山西电视台“记者调查”栏目制片人肖亚光;在一起,记者总有慢半拍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0):47-49
现场短新闻奖拉开了中国记协新闻评奖的序幕,随后,就该是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9.
何典 《中国广播》2006,(10):43-45
这是一组揪心撕肺的镜头——时间:2005年7月22日。地点:西藏自治区阿里首府狮泉河镇。镜头之一:阿里医院急诊室里挤满了医护人员,他们正在全力抢救一位独闯阿里突患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衰而处于高度昏迷状态的记者。病床前,有的打针,有的输氧,有的抽血,有的量血压,有的采尿样,气氛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奖的设立和评选,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的. 开始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部分省级新闻单位内部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接着是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本系统的新闻优秀作品评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5,(2):17
开栏语:从本期开始,《中国记者》与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合作开办"中国新闻奖评选面对面"专栏。以问答的方式,集中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为大家了解新闻评奖工作、参与中国新闻奖评选解疑释惑。敬请关注。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评选24届。中国新闻奖的创办始于1989年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1990年中国记协广泛征求新闻界各方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13.
徐红 《新闻世界》2011,(11):131-132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获此殊荣的一批新闻工作者更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代表,本文对第十一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荻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究中国新闻记者十年中的职业价值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0):55-56
用事实说话,这是中外新闻界所公认的报道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对此,中国记协原主席吴冷西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以徐州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截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为例说,这一事情本身就已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09,(12):9-9
本刊讯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浙江省选送的参评作品中,温州晚报专栏《雪君工作室》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年,四个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另有9件作品获二等奖,5件作品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同样的新闻事实,同样的树干,在有的记者笔下枝繁叶茂,花香果硕。而在有的记者那儿却只能颓枝败叶,芳华散尽,这就是记者有没有比别人看得“更深一层”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许万全 《新闻前哨》2014,(10):10-11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新闻界对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最高评价。因此,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在很大程度上对新闻业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许多新闻工作者都非常注意学习研究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从中寻找自己新闻业务改进的方向。对于新闻版面,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的要求是:"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  相似文献   

18.
19.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瞳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人在这首说理诗中,以“行舟”作比喻,说明“春水”对于“行舟”的重要性,借以阐发了思维与写作的自由来源于广博知识的积累。我们的记者(通讯员)是时代巨轮上的瞭望哨兵。要胜任此职,保证时代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  相似文献   

20.
获奖通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引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原因在于巧用6种方式“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对比“说话”,用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提供的信息“说话”,用图片“说话”,用暗讽“说话”,让匿名消息来源“说话”。撰写此稿的记者不仅注意“巧说话”,还有“必要的不说话”——记者自始自终没有“站出来”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或对报道对象进行性质界定,却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