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编后话”,可以说它是多种电视新闻评论形态中的“轻骑兵”,是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它具有新闻性、时效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群众性等基本特征,对反映社会舆论和引导舆论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中“编后话”的作用,在编后话的写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轨迹的描述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起初类似报刊、广播评论,拘囿于播音员三言两语的“编后话”式的小言论状态,单调而难有深度。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尝试评论与电视画面结合,但节目仍没有体现电视媒介的特性,摆脱不了“说话的人头”(“Talkinghead”)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编后话是新闻言论中的“轻骑兵”,它要言不繁,点到即止,因而短小精干,倍受受众青睐。编后话可谓百“话”齐放。编缉点评、编后小议、编后絮语、编后随笔、编余漫笔、编者寄语……尽管说法不一,然万变不离其宗:给稿件  相似文献   

4.
朱冬玲 《视听界》2005,(6):57-57
县级电视新闻编后,是节目播音员或主持人代表县级电视台在所播新闻后依托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若能重视并垂青编后,不仅能提升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还有利于打造县级电视新闻名栏目。本文结合灌南县电视台《灌南新闻》节目中一些编后个案,浅析编后对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以期进行业务交流。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中的镜头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是由画面构成的,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由许多画面组成(傅桃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不难理解,所谓电视新闻“第一镜头”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电视新闻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或者属于一个镜头的多个画面。读者阅读报纸杂志,首先阅读的是文章的标题,不管文章写的怎样,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人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孟坚 《视听纵横》2006,(3):36-37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当今传媒界较为公认的“电视新闻”的定义。由于电视新闻是以声音和画面传播,所以,严格地说,电视新闻最擅长表达正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是“现在进行时”;而对于“过去”或“将来”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现场画面让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现场画面让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高莹 《新闻前哨》2013,(4):44-47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受众不再满足于从电视上知道“发生了什么”.对新闻意见性信息的需求大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蓬勃发展本文以“话轮转换”理论为出发点,以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会见新闻界”(Meet the Press)2011年4月24日的一期节目文长为例.具体分析节目中话轮的夺取、保持、出让、修复策略,目的是希望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能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意见性信息充分、多元、有效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妍 《记者摇篮》2012,(12):20-21
"四声",包括同期声、画面、词(报道词、解说词、串连词、评论或编后等)、字(幕或图表),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综合运用,也称为电视新闻的显性语言。显性语言的播出质量是新闻工作者所能控制的唯一"硬标准",是可评价的、有形的节目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节目审核的要点。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要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使新  相似文献   

13.
试析电视新闻播音员参与广告制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看到一条中央电视台某新闻播音员为“使你美女子减肥带”作的广告片。画面上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又是示范,又是解说,并称只要连续使用4个月,就能使“发福”女士重现迷人体态。利用名人做电视广告不算少见,但大凡以演艺界明星为多,电视新闻播音员参与广告制作比较少见,倒令人感到有些新奇。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一新奇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新闻评论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各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不断得到加强,以专论、编后、述评等体裁以及专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得到了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电视新闻评论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电视新闻必须有完整文字稿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双通道传播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它以播音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新闻文字稿不是依附于画面的电视解说词,也不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和补充。虽然从形式上看,新闻事实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新闻评论节目在叙述外还包括评  相似文献   

16.
抠像是指“以电子方式将二级画面切至基础画面之上。”抠像画面并不是摄影机拍摄的基础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而是用电子技术“挂”在基础画面之上的图像。抠像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广泛,主播报道新闻导语时,在其旁边抠入与该新闻有关的小屏幕,不但优化画面构图,使画面富有动感,而且增加一条信息通道,提高新闻信息易受性。但是,电视新闻抠像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香港无线电视  相似文献   

17.
抓拍的魅力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快捷”是新闻的“生命”。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起来的电视新闻,恰在“真实”与“快捷”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工作实践中,善于进行“抢拍”与“抓拍”,是记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抢、抓拍的镜头从专业技术上看,常有不够完美之处,但就其画面的真实感、冲击力和生动性来看却是多少摆拍画面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8.
李田 《新闻前哨》2004,(1):38-39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快捷”是新闻的“生命”。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起来的电视新闻,恰在“真实”与“快捷”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善于进行“抢拍”与“抓拍”,应是新闻记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抢(抓)拍的镜头从专业技术上看,常有不够完美之处,难以尽善尽美。然而,就其画面的真实感,冲击力和生动性来看却是多少摆拍出来的画面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一样,同属新闻的范畴,同受新闻基本规律的制约,因而具有相同的共性——新闻性。但电视新闻毕竟是以画面为特征、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报道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是一种形象化的舆论,因而具有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区别的个性——电视性。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该是声音画面双方有机结合,新闻性、电视性两者俱佳。一档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亦是如此。“电视”一词源于希腊文的“从远处”、“远远的”和拉丁文的“看”,合起来即远距离传送的画面。通常用的TV不过是英文Television的简称,含意也是遥远之地能看得见的图象。相对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而言,电视新闻的优势是画面或图象,其弱势也是画面或图象。电视新闻能形象地层现事物的原貌,既可目睹,又可耳闻;它能把观众带到新事实发生的现场,尤其是现场直播,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它能满足人们眼见为实,一睹为快的接受心理。显而易见,画面是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丁涛 《新闻窗》2006,(4):31-32
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感情”三者的统一。电视的特点决定它主要是以画面语言即用“形象”说话的,但说什么话,对谁说,以什么方式说,这里就涉及“理念”和“情感”的问题。对此,在电视界存在声画“两张皮”现象的今天,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要拍出令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作品,使电视纪实语言凸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就要突出“细节”描写,这是电视新闻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