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分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  相似文献   

2.
党报是肩负新闻和宣传双重使命的特殊“新闻纸”,头条新闻即是党报使命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在定位上体现为:是有主观倾向性的新闻;要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要反映改革现实。头条新闻的诉求目标是“新闻精品”,其标准是政治性、显著性和必读性。在报道艺术上,一是倡导“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核心”的新理念;二是在内容、结构和文体上体现报道规范;三是通过展现新闻事实的个性化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运用“人格化”的手法改善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3.
如何办出一张有特色的地方报纸,笔者结合《随州报》的实际,谈谈一孔见做好“当家菜”所谓“当家菜”,就是提高采编人员的“烹调”技术,在精编上下功夫,当好“厨师”。具体讲,办好一版,重点又是做好头条新闻这个当家“菜”。头条新闻是一张报纸的旗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感染力。因此,只有选择那些具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信息量大,群众关心的稿件上头条,才能吸引读者,报纸才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那种以职务的标准来取舍稿件,是赢不了读者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出一张有特色的县市报纸?笔者结合《随州报》的实际,谈点一孔之见。做好“当家菜”所谓做好“当家菜”,就是发挥采编人员的“烹调”技术,办好一版,重点又是做好头条新闻这个当家“菜”。头条新闻是一张报纸的旗帜,只有选择那些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5.
办好一张报纸首先要办好一版。作为要闻版,要中之要还在于头条。头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张报纸的特点和质量,涉及办报方针和方向重点。对头版头条的选择,无疑是办好一张报纸须着力经营的重点。目前,不少报纸的头条普遍存在着五类“瘤疾”:一、分量不足的比较多;二、会议新闻多;三、时间性不强的新闻多;四、长篇新闻多;五、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纸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版上,致力于头条新闻的改革,已出现可喜的新变化。笔者就此对《中国青年报》的头条走向与特点试作一些分析。经统计,1995年在《中国青…  相似文献   

6.
元莉华 《新闻知识》2005,(10):56-57
新闻之于读者,犹如珍馐佳肴之于食客,是人欲求先睹为快,先尝为快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读者却总嫌我们报纸上的新闻乏味,特别是所谓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甚至头条新闻,卒读者更加寥寥。其故安在?原因是记者把大量的不是新闻材料的东西充斥于新闻中。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三期《新闻战线》登出一条短讯:《北京日报郊区版聘请“特邀读者”》,我觉得很是新鲜。过去只知道报刊编辑部聘请“特约评论员”、“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也有少数聘请过“特邀编辑”;而聘请“特邀读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近几年来,随着极左遗毒的不断清除和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逐步恢复,在编辑部同志眼里,读者越来越被看重。于是,新闻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闻之于读者,犹如珍馐佳肴之于食客,那是人欲求先睹为快、先尝为快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读者却总嫌我们报纸上的新闻乏味,特别是所谓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甚至头条新闻,卒读者更加寥寥。其故安在?原因是记者把大量的不是新闻材料的东西充斥于新闻中。为了说明问题并规避麻烦,  相似文献   

9.
元莉华 《今传媒》2005,(9X):38-38
新闻之于读者,犹如珍馐佳肴之于食客,那是人欲求先睹为快、先尝为快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读者却总嫌我们报纸上的新闻乏味,特别是所谓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甚至头条新闻,卒读者更加寥寥。其故安在?原因是记者把大量的不是新闻材料的东西充斥于新闻中。  相似文献   

10.
10月23日,宜兴报“字星杯”头条新闻竞赛评比揭晓。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一些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宜兴报头条新闻有看头了!”一些新闻界同行也称赞:“这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用为某单位办专版的形式,向有关单位索取一定的报酬,读者把这种“专版新闻”叫“有偿新闻”。这里,分析一下有偿新闻的弊端有五:一是损害了报纸的严肃性,失去了编辑选稿的自主权。二是只唱赞歌不登批评,减  相似文献   

12.
“可读性”源出何处,我没有研究。请教一位同行,据称:可读性,英文为Readability。概括有三个含义:要使读者“读得懂,喜欢读,记得牢”。任何人办报,总是办给读者看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读你的报。写新闻要使读者“喜闻乐见”,要有“共同兴趣”,要使人“看得懂,有兴趣,有益处”。这些说法和“可读性”的含  相似文献   

13.
《头条新闻》是新浪微博里所有媒体中粉丝数最多的,且它的新闻基于新浪的门户网站,在“如何填写140个空格”上,《头条新闻》明显比《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的微博更有选择空间. 笔者选取了2011年5月5日19:08~12日13:40近一周时间里《头条新闻》的所有原创微博新闻,共271条,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15.
《齐鲁晚报》的“倒头条新闻”栏目推出3年来,发稿千余篇,几乎篇篇是精品,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牌栏目,一个真正的读者“必读”栏目,在业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栏目曾获2002年度山东新闻奖名专栏奖。“倒头条新闻”栏目的成功推出和运作,大大提升了((齐鲁晚报》的品牌效应,增强了《齐鲁晚报》的新闻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新闻其第一来源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十月份的头条新闻中,网易来源于新华网的头条占45.%;新浪占48.4;搜狐占25.8%。在三大门户网站转载的头条新闻中,至少有一半的新闻其标题经过了网站编辑的加工。”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颐园评读报纸开始不久,胡乔木就提出了记者和编辑要认真采编新闻。新闻在当时也称作消息。他说:“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辽阔无限。”可是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新闻很少,本报记者写的新闻更少,重要新闻主要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记得胡乔木曾问过总编辑邓拓,“人民日报有那么多记者,为什么写的新闻那么少?”邓拓回答说:“主要是记者的新闻观念不强,我们一定设法改变这种情况。”邓拓说到就办到了,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以后,版面上的新闻数量确实增多了。不过新闻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经济版的阅读率,发挥其宣传作用,就必须强化其服务性。经多年《应城日报》经济版新闻编辑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其服务性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精心选头条,为读者报道经济动态。头条新闻是一个版面的“车头”,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来选稿,把那些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稿件选为头条。为保证头条新闻的稿源,我们向通讯员约稿,鼓励记者到基层采写,同时组织头条经济新闻大赛活动,鼓励记者和  相似文献   

19.
小动向     
△河北日报编辑部许多同志提出,要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的缺点,必须弄清楚每条新闻起什么作用。他们根据新闻的不同作用把新闻分为五类:一、指导性新闻;二、鼓舞性新闻;三、反映性新闻;四、批评性新闻;五、服务性新闻。△羊城晚报编委会对八月五日至八月十一日的头条新闻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有些新闻堆砌数字,角度不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火焰一点,不是火光一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企业拉闸限电小区空调照转福州为市民凉爽度夏装上“保险”》(蔡小伟、赵鹏)写得好。好在它较集中地体现了机关报的特点,既有知识性,又有可读性,是典型的“中央精神———新闻事实———读者意愿”三点一线式的新闻。机关报区别于都市报、晚报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新闻信息指导工作。都市报的思维方式是先发现新闻,再考虑合不合时势而定取舍;机关报的思维方式是先有主题,再找新闻。主题就是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因此机关报新闻,特别是头条新闻会出现一个“波状现象”,这是因为机关的中心工作是一个接着一个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