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近日集到一个民国村镇信柜戳销票封,此封由浙江寿昌寄婺源,封背贴孙像暂作4分票1枚、节约建国8分票1枚、烈士像3分票1枚,计邮资15分(见图)。该封所贴邮票均用信柜戳盖销。戳为双圈双格式,外圈直径为32mm,内圈直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件1910年由湖南长沙兵备处寄北京陆军部挂号回执大型官封(如图),贴蟠龙邮票4分及1角各1枚,合计14分,符合两个单位重量挂号回执信函的邮资要求。蟠龙票上销"R"字挂号戳,另盖长沙南门分局中文挂号戳,信封背面销"北京庚戌七月初三"干支戳。信封上没有寄出日戳,可从背面寄信人手书"宣统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推测,邮程约7天。  相似文献   

3.
国内平信邮资80分,使用普通日戳、风景戳或机盖戳销票。而使用邮资已付戳则不需要贴票。此封已贴80分邮票1枚,却用普通日戳和邮资已付戳同时销  相似文献   

4.
邮政代封纸和信封封口纸都是 贴在信件上的纸签。它们既不是邮 票,当然也不是邮资凭证。实际 上,两者同为纸签,却有本质的差 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本文 拭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藏有一件1935年七八月间寄递的实寄公函封,经考证,此件的寄发因板栗园战斗而受阻。信封为“湖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公函封,收件人为“来凤县政府”,正面盖有黑色“湖北恩施挂号函件”手填号码戳、蓝色“印刷”标志戳、红色“挂号”标志戳。背面贴有北京新版帆船7分票1枚、帆船2分加盖暂作1分2枚,盖销全点线三格式“湖北恩施/廿四年七月三十”日戳(图1),所贴邮资合计9分,符合当时外埠印刷品100克以内1分及挂号8分的资费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集邮博览》第4期刊登了徐平先生的《是贴票最"高"的包裹单吗》,介绍了他手中收藏的一件包裹单,贴了281枚普23《民居》邮票之10分"云南民居",以6枚为一排,正面贴了264枚,贴票排列成一人高(总包裹费28.10元),颇为壮观。读毕,想起我手中旧藏一枚包裹单,包裹费33.50元,保价费1.00元,合计资费34.50元,包裹单上贴普23之8分"北京民居"票431枚,补贴1分"内蒙民居"两枚,总贴票433枚。除正面贴票5枚(横5连1件),背面补票横5  相似文献   

7.
1955年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后,发售了纪1—13、特1、2、4再版票。但多年来未见对纪1—8东北贴用再版票地位的论述。 纪1—13,特1、2、4全国贴用票的再版票邮政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它们在发行当时可以用作邮资凭证。但是纪1—8东北贴用再版票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这8套再版票发行时原版票(和东北币)已停用3年多,再版票从未有过邮资凭证的功能。本刊2083页文内“官  相似文献   

8.
裘真 《上海集邮》2005,(3):44-44
笔集得一张包裹单,由广西扶绥东门于2002年1月31日寄往广西武鸣,包裹重3770克,保价费1元,共计5,40元,贴普29的2元票2枚、《水乡古镇》第3图80分票1枚、普3D的60分票1枚,符合所需邮资,盖销“2001.01.31.08”日戳。  相似文献   

9.
1931年的7月31日至1939年8月31日期间,中华邮政国际平信的邮资一直都是25分,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未作调整。从1939年9月1日起初重20克的国际平信邮资调整为50分,上涨比例为100%,一直执行到1941年10月31日。图1为1939年9月1日上海寄纽约平信封,贴单圈25分票2枚,面值合计50分,销全点线三格式中英文日戳,是国际平信邮资调整为50分的首日封。  相似文献   

10.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48-49
本文所指极限片,跟常规意义上的极限片有所区别,主要是指三要素"票、片、戳"中的"票"不合常规,但其选片盖戳还是和制作正规极限片一样。这类极限片贴的"票"不是正规的邮票,而是从邮资封片简上剪下的邮资图,以及个性化邮票的副票(但必须带有原票才行)。邮政法规定:“从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  相似文献   

11.
付力浦 《收藏》2008,(3):142-143
二、附票的定义 《中国集邮大辞典》对附票定义为:“与邮票联印,形似邮票但不能作邮资凭证的附属纸片。”这对单枚邮票来说是对的。但随着型张、版张的大量出现,有人将型张中四面无齿孔的也归入附票,如苏联1980年列宁诞辰110周年小型张,  相似文献   

12.
最近收集到1枚贴有邮资标签的实寄封,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于北京建国门邮局2002年10月11日寄往湖南常德,所贴邮资标签按王晋枫先生的《北京新式邮资凭证考》一文分类(见《上海集邮》2002年第10期)和柳承美先生的《北京大宗邮资凭证标签的型别》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8,(4):18-19
今年2月21日,不丹发行了一套CD-ROM光盘邮票,这是继朝鲜的《北京奥运会》光盘邮票后,世界上第二种既可听又可看的异质邮票。 不丹这套邮票的光盘直径是80毫米,为标准的小光盘;光盘封套尺寸96×96毫米,背面有不干胶,揭去护纸,就可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凭证使用了。  相似文献   

14.
一、邮资不符 按1949年12月份华东区国际平信邮资应为1500元,纪念票下脱落的应有1枚1000元或2枚500元,现在贴成700元,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当时邮资。  相似文献   

15.
封翁 《上海集邮》2010,(5):36-36
吾友见示一件有趣的邮品,是民国9年9月29日自上海交寄至丹麦哥本哈根挂号信封,贴帆船票1角2枚,符合当时邮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中国的第一次携邮试航的实寄封,1993年第1期《上海集邮》两位许先生对这次航运曾有较详的论述。 所贴邮票 北京一版帆船1分4枚、3分3枚,共13分,为快信邮资(背面右方有未全撕下的绿字”快递邮件”签条残留)。  相似文献   

17.
前几日整理《中国集邮报》,在其2010年4月25日第4版上,看到一篇《一枚罕见的"文革"时期国际航空挂号快递实寄封》,介绍的这枚实寄封为国际航空挂号快递(超重)封,正面贴多枚邮票,面值合计283分,销广州1972年4月21日收寄戳,背面盖西德杜塞尔多夫当月24日到达戳。文章作者依据"当时国际信函快信邮资为每件人民币22分"计算,认为该封邮资应  相似文献   

18.
附图(见封三)是广东台山1956年1月20日寄美国的航空实寄封,封的背面盖有1956年1月21日广州转口戳。该封贴普5的10000元和普8的2分各一枚,折计新币102分。当时经转香港的国际航空费为新币80分,信函22分,符合邮资。  相似文献   

19.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12,(12):38-40
Dummy在英文中有假货、样本、模拟物等含义,当它和"邮票"相连时,表达的是一种外观类似于邮票但不能真正用作邮资凭证的标签。它不是样票,样票在英文中有专门的单词  相似文献   

20.
郑挥 《上海集邮》2005,(4):37-37
邮市长期持续低迷,与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清民区票及其实寄封在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中行情火爆。上海拍卖行去年秋拍中的1155号拍品,为一件建国初期邮寄上海本埠的实寄封,封背贴华东区进军图70元票1枚(此票市价不到2元),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但从3000元起拍,最后以10500元落槌。此件因1949年10月1日调整国内邮资,平信由70元增为100元(194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国内平信邮资为人民币7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