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该是民主自治的、政府应该是有限的、社会应该是开放的。临沂师范学院的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理顺了大学、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起了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实现了大学和地方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社会、学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顺大学、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向未来 ,作为控制者的政府应该成为“有限的政府” ,作为制衡者及孕育载体的社会应该成为“开放的社会” ,而作为生存与发展主体的大学应该成为“民主的大学”。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政府、市场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各自的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期高校与政府市场间关系的方案。三者关系中,政府应着重从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三方面确保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公平和监管职责;市场则在资源投入、管理手段和就业引导方面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则以大学精神为本位,力图在保障大学自主性的同时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高等教育正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不断扩大的学生规模使大学越来越陷入经费不足的窘境。此时,政府面临公共预算约束开始减少教育财政投入而且拨款方式发生变化,大学不得不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以使学费上涨。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提高科研和教学服务水平并参与竞争以获得市场化收入的多渠道筹资局面正在形成。相比国外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我国过分依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收取学费,经费来源少且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如何调整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大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提高大学自主经营能力,开拓经费来源渠道,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产业化趋势与大学的公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以效率、竞争、供需平衡等为主要特点的市场机制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作为大学基本价值取向的公益性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在积极推进大学产业化过程中,要通过发挥政府、大学、社会三者的合力,通过政府对大学与教育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完善、大学对教育质量和价值理性的坚守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经济资助等保障大学产业化与公益性的合理共存。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市场、大学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作用展开的。西方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了大学、政府与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加雷斯.威廉斯则对该模式进行了拓展。两人提出的都不仅仅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利益团体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模式背后皆蕴涵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和高等教育理念。它们对于促进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诸种发展模式最主要的两种调控力量。高校毕业生分配与就业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由计划主导社会向市场主导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在传统的政府力量与新兴的市场力量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现实中的选择是在两种力量的各种有机结合中进行的。简单的排斥政府或市场的观念和做法都有悖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府、市场、大学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大社会变革 ,促进“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因此 ,建立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项研究在立足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由构建“新型公共教育权力结构”、构建新型“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的新型高等教育治理结构 ,即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大学制度改革的法治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我国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大学制度改革的法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制度改革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改革重大决策的法律化和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法律化。前者指以法律形式来表现政府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律程序制定政策,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民主、公开;后者指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规定大学与政府的有关权限职责,使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构筑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二是通过改革投资体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高等教育的活力与应变能力。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是:政府尽量不对高校事务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采取间接调控的手段;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存在一个“适度”问题;最重要的是,英国浓厚的文化传统使得政府、大学与市场三者的关系在冲突中达到了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在探讨80年代至今,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所采取的因应措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90年代逐渐迈向普及化后,在财政困窘下,一方面是政府对大学的补助款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大学体认到市场的优势,以市场的利基舒缓财政的压力,形成政府、市场与大学财政良性的互动关系。政府对大学财政的改革所采取的作为是:(一)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改变经费分配机制;(二)推动实施校务基金,协助公立大学财务自主;(三)对私立大学提供奖补助的经费;(四)5年500亿竞争性补助款的分配。至于市场对大学财政改革的影响,是1990年开始实施"大学弹性调整学费",除由政府订定每年收费标准外,大学按需求有10%上限的调整学费空间。对于学费征收,政府给大学自主的空间有限,学费对公私立大学有"市场失灵"的现象。所以,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财政改革的作为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的利基发挥的功能有限。最后,本文对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未来财源筹措途径提出若干策略,作为改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一直是影响大学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与政府间的经济关系是大学和政府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动机,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双方拥有的不同经济资源进行选择、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教育与社会资源交换,进而形成大学社会总价值产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大学新使命及创新型大学的出现、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等内外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管理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的新型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以多元共治和依法治理为基础的大学治理正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大学治理呈现出理念、逻辑和方法等方面的转型,突出强化在大学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吸纳社会人士,转变政府角色,增强学术权力,努力建构既反映大学治理基本价值,又符合我国现实境遇、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政府依法行政、管办分离,大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依法参与、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课题总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形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由静态研究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市场本性"、"大学传统与功能"等三个维度,探讨"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形成.然后,深入进行动态分析,分别从"政府职能的变化"、"市场发育的程度"、"大学传统及功能的变化"等三个视角,探讨它们对"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及三者之间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采取"突出重点"和"整分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抓住"对高等教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大问题--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配置、质量保障,分别探讨"政府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市场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大学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解研究,旨在揭示由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所形成的"系统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这个"系统力",并不是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的简单之和,而是三者的有机合力,这一有机合力的形成与强弱,受"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极大,从而凸显本课题--"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三部分,侧重研究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新型关系"的目标模式.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及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在以上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探讨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模式.侧重从三个方面来架构这一模式一是构建新的公共教育权力结构.包括①"构建政府内部,即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②构建政府外部,即"政府与大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二是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包括①政府宏观管理;②市场适度调节;③社会广泛参与;④大学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包括①确立大学"独立法人实体地位";②确立明晰的产权制度;③确立科学的大学治理结构和明晰的职责框架;④建立"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制度;⑤建立"信息公开化、监督社会化"制度.本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变革"及"政府、市场、大学"关系变化新趋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育健全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实际,分析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哪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以及这些矛盾和问题存在的致因,进而从理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入手,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市场介入大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市场介入大学开始就朝着主导大学的方向发展。大学要想不完全为市场所控制必须有对市场的制衡力量。政府、社会都是可能的制衡力量,但作为一种大学外部的影响力量,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在自主和控制之间寻求合理尺度,与市场、政府、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实现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历史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考察中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表明:新时期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根本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表现较为强调大学对政府的实用价值,强调大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而忽视大学自治权力对大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科学技术是政府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方针的贯彻与实施情况下,政府必然愿意赋予大学更自由的学术环境。但是这一过程是大学与政府问的博弈,需要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立足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它的发展与政府、企业和大学这三大推力息息相关。美国政府、企业及大学在推动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政府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柱,企业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而高校则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由此可见,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是在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多元合力及共同作用下发展的,这对于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 0世纪下半叶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改革成为许多国家经常面对的主题。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社会 (制度 )变革是改革的主导因素 ;改革过程往往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大学 ;改革的内容以体制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作为社会的文化组织,文化属性是其本质属性,文化变革是大学制度发展的核心路线。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理应以文化创新为指导,维护大学自治,守护学术自由,健全高等教育体系,落实教授治校,构建大学与政府、社会以及大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已由处于社会边缘的“象牙苔”转变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政府、民众以及大学自身的普遍关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由此,睨代大学制度成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大学这一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分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常态,高等教育分权是由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先天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决定的。高等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厘定在:政府向市场分权,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取向;政府向大学分权,扩大大学自主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实施高等教育地方化。同时,还需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分权进行价值观限定:转变政府职能,扬弃政府干预;市场有限介入,加强市场监管;大学坚守内在逻辑,加强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