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教学大纲提出:《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后,教会学生辩认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用简单电路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该课时,修改了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把这堂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以...  相似文献   

2.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3.
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会得出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不会导电”、“碳棒及铜丝等金属会导电”,如何让学生由“不会导电”到“不容易导电”,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这表面上看来是语言上的一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变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有两个教学难点,一个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另一个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之所以“难”,主要是教材上对这两个概念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因此,教学中常常导致学生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5.
李建荣 《科学课》2008,(4):58-59
一、设计思路《导体和绝缘体》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电及简单电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的特性;难点是学生对大地、水、人体是导体的理解。教学中,重点容易把握。教师往往利用最简单的电路作鉴别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的测试器(如图1)。让学生对多种材料一一测试,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了“铜丝、铝丝、碳棒等物体能导电,橡胶、塑料、玻璃棒物体不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建立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当教师指出: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时,要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而不能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来描述,许多  相似文献   

7.
终于把盼望已久的《科学课》杂志捧在了手中,这是我们科学教师不可或缺的好导师。 打开目录,“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光吗?”马上引起我的兴趣,本学期执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也曾遇到“铅笔芯”问题。于是迫不急待翻到42页,为探索铅笔芯是否导电,梅老师做了四个实验:  相似文献   

8.
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说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绝对不导电。比如,干木头一般是绝缘体,如果在空气中潮湿了就会变成导体。为使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做了如下三次实验。 实验一,将正在生长发育的杨柳树枝条折下一小段  相似文献   

9.
物质的导电性能是物质重要的特性之一,在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中要求学生知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并知道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自制了一种简单的物质导电性能测试仪。  相似文献   

10.
冷继茂 《山东教育》2005,(16):51-51
一、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注意体现“感性一理性一感性”的认识规律特别重要。如在教学《种子的构造》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在家泡好菜豆、大豆、花生、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并准备好镊子、小刀等工具,上课时带来,为学生自行探求“种子构造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结构、有层次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准备各种电器材料和与电有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即要做到“一举而多得”。现以《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条件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电路”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教学,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易导电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加以证实。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玻璃能够导电简直是不可思议。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教《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的前后钟祥市丰乐小学吕方锦(431906)《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节实验课、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根据教材和儿童认...  相似文献   

14.
一、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特别重要。如在教学《种子的构造》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在家泡好菜豆、大豆、花生、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并准备好镊子、小刀等工具,上课时带来,为学生自行探求“种子构造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结构、有层次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准备各种电器材料和与电有关的工具。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有了充足的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课本第六册第三课《导体和绝缘体》中,有“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一句话,这在教学中是个难点。通过多次教学,学生都是用几节干电池,几根导线和一只小电珠来做这个实验,可小电珠不亮,看不出它们有导电的现象。这是因为上述三种物体的电阻比金属大得多,通过灯泡的电流只有几十至几百微安,所以小灯泡不亮,从而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述三种物体不是导体,是绝缘体。可书上又明明写着它们都是导体。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检测装置,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6.
我教《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有一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一班教学时,我按教材安排,课前为学生准备联接好的电路,学生实验时,只需将物体往检验座上一放,小电珠亮了,说明是导体,不亮则为绝缘体。学生按教师要求很快就完成了。实验记录表也准确地填好了。学生无需动多少脑筋,兴趣分明也不太高。  相似文献   

17.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其教学目的要求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2.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物体导电能力的感性认识 教学这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从中感知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例如:干电池,小灯泡,各种常见的导体(像小刀、钉子、  相似文献   

19.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灵武市中北小学王文■灵武市教研室甘德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以及它们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做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后,我对这个抽象的哲学观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觉得完全可以在科学课中得到印证,并让学生对这一观点有初步的感知。通过研究教学内容、试讲,我发现这一课主要有以下几对矛盾:1.认识对象——导体与绝缘体;2.学生反应——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3.方法引导——教给正确的实验方法还是通过实验找出正确的方法;4.实验结果——亲自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常识。这些矛盾是在反思过程中逐渐突显出来的。怎样处理、解决这些矛盾*我反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