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交通广播作为广播专业化发展的成功定位,备受广大汽车驾驶者的青睐,听众不仅可以从广播中获得所需的路况信息,同时也可以从专门为汽车驾驶者设置的节目中得到放松和愉悦。音乐节目不仅是交通广播的一种背景、陪衬、铺垫,更是重要的节目架构,在交通信息的线性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更是受到听众的喜爱和追捧。信息和音乐的传播对于交通广播来说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因此交通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听众意识和主持技巧至关重要。要想抓住听众的耳朵,通过节目培养听众对该节目的  相似文献   

2.
袁娟  赖晶晶 《声屏世界》2007,(11):47-47
交通广播的开办是市场细分的结果。要办好交通专业频率,主持人除了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外,还需熟练掌握交通管理、交通行业知识,了解汽车市场及维修常识等专业知识,如此,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杨叶青 《视听界》2008,(3):88-90
尽管交通的大发展给广播的移动收听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契机,但“车轮子拯救了广播”的说法对中国广播来说仍然是不确切的。反之,广播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伴随性的媒体特征,“拯救”了千千万万途中人的耳朵,抚慰了他们躁动的心绪,动态地改变着他们对车窗外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广播使车辆这一纯粹的交通工具,一变而为文化空间和情感通道。为交通办广播,也使广播自身把移动收听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中国的移动收听市场正展现给我们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全球领先的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加之媒体政策的变革,有车族的激增和电视广告费率的大幅上涨,促使广播的广告经营迎来了“第二春”。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广告经营的新思路将是经济广播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的某一天,时任电台台长的董如杰突然跟我谈话(当时我任广播电视报副社长),说局领导有意让我去电台新组建的音乐频率工作。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推开了张会林局长办公室的门……想了很多不想从事广播的理由,但面对张局,又不知从何说起,一切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全球经济在逐步复苏中,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南非世界杯等全球盛事给媒体提供了不少商机,并在其间不断体现媒体的价值。广播作为重要的传统媒体,在其中也有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电视媒体正在迎来属于它的第二个春天,全球领先的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13亿人口、3.4亿个家庭和超过1000家电视台的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视市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移动人群对通过电台广播获取交通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因此,近年来,交通广播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成为广播改革成功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当前交通广播"热媒介"的现象下也隐藏着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隐忧.各种媒体纷纷抢夺交通信息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交通广播面临着在现有基础上的再发展、再提高、再超越、再创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以专业和周到的服务打造交通广播的强势品牌,以此巩固和扩大受众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交通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斐 《传媒》2014,(22)
正据CSM媒介研究2013年33城市收听率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505个广播频率中,音乐类频率就占83个,在十大类型频率中,音乐类广播频率数量排行第二,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广播频率类型。在全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性格魅力和掌控能力,决定着节目的质量高低。质量高的音乐类广播节目不仅要具有娱乐性,而且还要具有文  相似文献   

11.
据CSM媒介研究的收听数据,绍兴人民广播电台戏曲音乐频率的市场份额达28.4,在全国CSM收听率调查的25城市中,名列第五位(CSM《收听研究》2008第一期《200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回顾》)。这也是2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